第二百四十三章 武擔山下 山呼萬歲(第1/4頁)
章節報錯
漢延康元年九月,蜀地中盛傳天子劉協為曹丕所殘害。
漢中王劉備聽聞這個訊息後,悲痛不能自已,他親自為天子劉協制服發喪,並且追諡劉協為孝愍皇帝。
因漢天子劉協已經為曹丕所殘害,加上在之前益州各地中祥瑞不斷,所以在成都中一些地位不高的大臣,開始正式公開上書向劉備上書勸進。
這些大臣為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張裔、黃權、.勸學從事張爽、尹默、譙周等。
這些大臣基本都是出身益州士族,在益州有著廣泛的名氣。
他們在勸進劉備的上書中,大多以經書、圖讖為理由來勸諫劉備稱帝。
很明顯這些益州大臣正在用自己在益州本地的影響力,為劉備稱帝之舉建立輿論基礎。
在這些益州大臣上書勸進的數日之後,那些真正執掌大權或者地位崇高的大臣,開始了他們的正式勸進。
衛將軍于禁、太傅許靖、安漢將軍糜竺、軍師將軍諸葛亮、太常賴恭、光祿勳黃柱、少府王謀等紛紛上言:
「曹丕篡弒,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劫迫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毒,鹹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內惶惶,靡所式仰。
群下前後上書者八百餘人,鹹稱述符瑞,圖、讖明徵。間黃龍見武陽赤水,九日乃去。孝經援神契曰「德至淵泉則黃龍見「,龍者,君之象也。
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位也。
又前關羽圍樊、襄陽,今糜暘誅曹仁、戮賊軍,煌煌戰功,正應此理。
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璽潛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耀,靈光徹天。
夫漢者,高祖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中也。
今天子玉璽神光先見,璽出襄陽,漢水之末,明大王承其下流,授與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應,非人力所致。
昔周有烏魚之瑞,鹹曰休哉。二祖受命,圖、書先著,以為徵驗。今上天告祥,群儒英俊,並進河、洛,孔子讖、記,鹹悉具至。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士,是以四方歸心焉。
考省靈圖,啟發讖、緯,神明之表,名諱昭著。
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紹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謹與博士許慈、議郎孟光,建立禮儀,擇令辰,上尊號。」
在成都中能叫得上名字的各位大臣都正式上書勸進後,劉備不再推辭,他下令讓群臣商討稱帝日期及稱帝地點。
而在成都中的大臣在經過數日的緊急磋商之後,終於將劉備稱帝的地點及日期給確定下來。
成都西北武擔山處。
在經過諸葛亮等眾位大臣的商討之後,他們將武擔山確定為劉備舉辦登基大典的地方。
之所以諸葛亮等大臣會將武擔山作為劉備登基的地點,是因為武擔山位於成都西北,而在易經中乾位在西北。
乾者,皇者之位也。
在確定下劉備登基的地點及日期後,成都中的各位大臣就在諸葛亮的主持下,在武擔山上下開始了緊鑼密鼓的佈置準備。
一段時間後,劉備登基儀式的一切準備都已經就緒。
而劉備登基的日子,也已經到來。
漢延康元年九月十八,哪怕是惜字如金的史書上,將來也會對今日記載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這時在武擔上的山下,一眾大臣早已經按照各自的次序站好。
他們的身後及周圍,是數萬甲冑齊整,身形彪悍的
漢軍持槍衛士。
在往常之中,大臣與衛士之間的身份可能有著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