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黃旗招搖 天子落淚(第1/4頁)
章節報錯
許都,皇城中。
鎮西將軍曹真率領著上千虎豹騎,正在皇城中四處御馬信步。
漢建安元年,曹操以「洛陽殘破」為由力主天子劉協遷都於許縣,自那以後許縣改稱許都。
許都分為內外兩城,內城,專供天子劉協及宮妃居住,因此許都內城又稱為皇城。
而在內城之外,曹操又增建了外城,作為文武官員的居住地。
隨著曹操勢力的不斷擴張,許都亦在不斷擴建中。
在曹操定魏國王都於鄴城之前,許都經過擴張後,外城是內城的五倍。
而內城中亦修建了許多宮殿,例如景福殿、承光殿、永始臺、毓秀臺等。
在曹操多年的擴建之下,許都面貌大變,已經完全具備帝都的氣派。
但是曹真看著眼前經過曹操擴建後的許都皇宮,他腦海中總是不自覺的回想起,去年他所見過的雒陽宮殿。
相比於雒陽城中的宮殿,饒是許都皇宮經過多次擴建,亦遠遠不能與雒陽城中的宮殿相比擬。
甚至許都整座城池與雒陽相比,亦是遠遠不如。
太小了。
中國自古有兩都,能與雒陽相比擬的只有長安而已。
而唯有定都在這兩座城池之中,才能稱得上華夏王朝正統。
怪不得大王在稱帝后,想遷都雒陽。
在曹丕繼承魏王之位後,他當即任命曹真為鎮西將軍。
本來曹丕是打算讓曹真都督雍、涼諸軍事的,但考慮到稱帝在即,中軍需有人掌管,所以他便暫時沒有讓曹真前去上任。
在這種情況下,曹丕才任命夏侯楙為安西將軍,以作權宜之計。
曹丕知道夏侯楙沒有軍略之才,但夏侯楙有治生之才。
在曹丕的構想中,西北軍事以後的格局將會是以曹真為主帥,統率大軍直面益州的劉備大軍。
而夏侯楙就負責坐鎮長安,籌集糧草軍械,保證前線的軍需充足。
曹真與夏侯楙二人都是他的心腹,而且這副安排又能互補長短,是曹丕最理想的西北格局。
在上千虎豹騎的護衛下,曹真肆無忌憚的在皇城中四處打量著。
在以往曹操在世時,因為名義上曹操還是漢臣,所以以前在曹真入許都覲見天子劉協時,曹真只能面子上保持著,對漢天子劉協的「敬畏」與對皇城的「恭敬」。
但如今,曹丕改天換日之舉已經進入流程之中,曹真無須再隱藏他對大漢的真實態度了。
看著皇城四處插著的大漢絳紅色旗幟,曹真眼神中流露出不屑一顧的態度。
這天下的紅色,他已經看膩了,早該換一換了。
在上千虎豹騎中,因為他們都是魏臣,所以打的都是「魏」的旗幟,而「魏」的旗幟乃是黃色的。
在曹丕漸漸有稱帝之意流露出來後,特別是「九品官人法」開始放到明面上討論之後,許多名儒大臣紛紛私下向曹丕進言。
他們建議曹丕可以彷照唐虞舊例實行禪讓,並且建議曹丕按照五德終始理論,魏朝應該選擇土德。
曹丕自幼熟讀經書典籍,代表朝代更替的五德相生相剋之說,他自然也知道。
所以在收到那些名臣大儒的上奏後,曹丕深以為然。
雖然目前還未改朝換代,但既然曹丕已有稱帝之意,那麼相應的一切準備亦已經提上日程。
例如這一面面黃色的「魏」氏旗幟。
土德尚黃。
或許這一切都不被記載在史書當中,但當歷史走到這一步時,那麼一切的發展與準備,其實都在順理成章的暗中進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