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糜暘攻下西城的第三日,一支三千軍士左右的艦隊出現在西城外的漢水流域之上。

這一幕很快被糜軍的探子所探知,報給了西城之中的糜暘。

在糜暘得知訊息後,他便率領著數百親軍搭船來到這支艦隊之前。

根據探子的描述,這支三千餘人的艦隊,應該是由漢中太守魏延親自率領的。

想來魏延是收到自己的訊息後,擔心漢興郡的安危,所以特別親率大軍前來,一則探聽訊息,二則可協助自己破敵。

之前申儀利用地利優勢,搶先向周圍各郡及成都發出控告自己文書一事,糜暘在攻下西城後,便已經從一名叫趙勤的關中士子口中得知。

只不過相比於呂乂等人的擔憂,糜暘在聽到這個訊息卻很是澹然。

申儀這惡人先告狀,意圖擾亂視聽的一策,看起來美好,但卻用錯了地方。

單單論糜暘自身的身份,糜竺之侄,關羽之婿,法正之徒......隨意一層身份都是糜暘的護身符。

在這種情況下,那得是有多傻的人,會相信自己有反叛之意。

魏延只是情商不高,不是傻。

當糜暘率領數百親衛來到魏延的艦隊不遠處時,發現了糜暘到來的魏延,派出親衛將糜暘給接引到他的樓船之上。

糜暘上了魏延所在的樓船後,他見魏延正站在樓船上的女牆邊,望著西城城門上高高懸掛的上百顆頭顱。

在原身的印象中,他年少時是有見過這位名將的。

見魏延臉上似有沉思之意,糜暘讓親衛在旁等候,他自己上前對著魏延一拜,口中呼道「鎮遠將軍。」

在糜暘的呼喚下,魏延從沉思中回過神來,而後他轉身看向糜暘。

雖說魏延以往與糜暘沒有過多接觸,但原本作為劉備部曲的他,是見過年少時的糜暘的。

只是隨著糜暘年紀漸長,魏延並未見過成年後的糜暘。

幸好糜暘成年後的樣貌還有著少年時的影子,所以魏延在看到糜暘時,覺得有些熟悉之感。

魏延看著糜暘,亦對著他回了一禮,而後回應道「關內侯。」

魏延在回應糜暘過後,直接指著西城上的那百餘顆頭顱問道:「關內侯用了多久時間拿下西城的?」

在魏延從南鄭出兵的第二日,他便收到了糜暘的文書。

看過糜暘的文書之後,魏延才更加清楚漢興郡中目前的情況,同時魏延在心中也徹底將申儀定義為叛賊。

在這種心思的影響下,魏延並沒有回兵南鄭的心思,反而加快了行軍速度。

西城一地的位置太過緊要了,若是申儀佔據自守再引入魏軍,那麼不止漢興郡會陷入戰火之中,便是漢中郡也會遭受戰火波及。

漢中郡在他的努力下,尚在恢復元氣的過程中,這時候是經不起一場大的戰火侵襲的。

所以魏延繼續領兵而下,是想著協助糜暘早日平定西城之亂。

讓他沒想到的是,他的行軍速度已經算很快了。

可是當他趕到的時候,西城的城牆上已經掛滿了申氏黨羽的首級,就連西城上的旗幟亦是換上了「糜」字。

糜暘這種破城的速度,著實出乎了魏延的預料。

面對著魏延的詢問,糜暘答道:「一日而已。」

聽到糜暘攻破西城只用了一日,魏延臉上閃現了些許詫異之色。

西城的城防是不如當世堅城,但是一日破城,按照常理來說也是很難做到的事。

見魏延臉上有詫異之色,糜暘將前幾日他如何破城的過程,大致在魏延面前覆盤了一遍。

在聽完

糜暘的覆盤之後,魏延的臉上浮現出一些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