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文長心思 無畏丁奉(第1/4頁)
章節報錯
魏延,字文長,荊州義陽人。
魏延乃是劉備在荊州時就跟隨他的部將,並且是劉備直屬親軍中的一員。
建安十六年時,劉備應劉章之邀,入川幫助劉章抵禦張魯,魏延以部曲的身份隨劉備入蜀作戰。
建安十七年時,劉備與劉章正式決裂並派兵攻打劉章。
那時劉備派遣魏延與卓膺、黃忠一起佔據涪城。
後來劉備軍大破劉章軍,劉備便派遣魏延與黃忠等分統軍隊平定廣漢郡,數有戰功,遷升為牙門將軍。
建安十九年時,魏延隨劉備攻克重鎮雒城,並與諸葛亮、張飛等人一起包圍成都。
縱觀在建安二十年前的魏延從軍生涯,他的資歷、戰功、威望在一眾劉備將領中都不突出,甚至還顯得有些尋常。
但魏延人生的轉機來自於建安二十四年,那一年取得漢中之戰勝利的劉備自立為漢中王。
在劉備於沔陽自稱漢中王,並定治所於成都後,一個問題擺在了他的眼前。
那就是因為漢中的重要性,在他率領大軍回到成都中後,必須得留一位大將鎮守漢中。
漢中的重要性,法正早已言明:「上可以傾覆寇敵,尊獎王室,中可以蠶食雍、涼,廣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可以說漢中在劉備勢力中的重要性,一點都不下於荊州。
在這種情況之下,當時許多大臣的意見都認為張飛應當擔任漢中太守,就連張飛也覺得這個位置非自己莫屬。
但是最後劉備卻意外的提拔魏延為漢中都督、漢中太守,並將魏延從牙門將軍直接升為鎮遠將軍。
當劉備的這個王令傳播出去後,全軍上下聽聞此事一片震驚。
全軍的震驚主要不是因為張飛不是漢中都督,而是漢中都督竟然會是,當時一切都不算很起眼的魏延。
因為漢中都督單單從戰略意義這一點來說,是可以與關羽相提並論的。
考慮到全軍的震驚之心,劉備為了安撫人心,在他率軍離開漢中時,特地大會群臣。
在宴會上,劉備問魏延道:「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慾云何?」
魏延答曰:「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劉備聽後感到十分滿意,群臣也為魏延這番話而稱讚其雄豪,這才穩定下群臣之心。
不提歷史上魏延北伐之時立下的種種功勳,就目前來說,魏延能夠有威望成為漢中都督,並不是他以往的功勳有多卓著,完全就是劉備賞識他,用他漢中王的威望在為魏延背書。
魏延亦知道這點,所以他在成為漢中都督之後,一直盡心盡力的想報答劉備的恩德,而在他的鎮守之下,漢中郡亦漸漸恢復了穩定。
當剛剛巡視完邊防的魏延回到太守府中之後,他的屬吏就為他遞上了來自申儀的文書。
看著申儀在文書中控訴糜暘殘害申耽的暴行的言語,魏延不禁撫須深思起來。
在過往,魏延與糜暘並沒有過什麼接觸,甚至因為自身的性情原因,所以魏延並不喜歡才能不高,品行不佳,卻能成為南郡太守的糜芳。
魏延的性情按古人的說法是孤傲,頗為自矜,按後世人的說法便是情商有點低,不懂得與同僚處理好關係。
因為這個原因,恃才傲物的魏延甚至與同為荊州系的一眾官員關係都不好,例如蔣琬、楊儀等。
但儘管如此,魏延明知道自己的性格得罪了不少人,卻也沒有想著去改變過。
因為在魏延看來,只要他自己對劉備忠心耿耿,並且能夠繼續為劉備立下功勳,那麼其他的一切都是次要
的。
雖然以前魏延與糜暘並未有過太多接觸,但就在去年,糜暘猶如一顆流星在荊州的上空劃過,力挽狂瀾擊破江東十萬大軍,一下子讓糜暘的威望大增。
所以目前在魏延的印象之中,糜芳雖然不咋地,但是糜芳的這個兒子糜暘,卻是一個難得能引起他重視的同僚。
在這種印象之下,魏延對申儀控訴糜暘的舉動,並沒有多少相信。
畢竟魏延只是情商不太高,他智商是不低的。
申儀在文書之中幾乎就要將糜暘形容成一個叛賊了,而糜暘反叛劉備這點,在魏延看來是不可能的。
以下控上,在魏延看來,真正叛亂的應該是申儀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