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嶷一方的大軍雖然在結陣對抗中取得勝利,但畢竟只是友軍訓練,所以張嶷並沒有下死手。

在已經取得勝利之後,張嶷當即下令鳴金收兵。

急促的鳴金聲響起,張嶷這一方的大軍開始放棄「追殺」孟達那一方大軍,緩緩後撤。

在己方大軍全部撤回來,並重新結好陣後,張嶷方才從大軍陣中離開,來到高臺上向糜暘參拜。

張嶷的這個表現,令糜暘暗自點頭。

哪怕在己方已經取得勝利的情況下,哪怕是面對著友軍,他亦不曾放輕戒心。

加上剛才在兩營對陣時,張嶷因時制宜及時變陣,擊潰孟達一營大軍。

從這種種表現可以看出,他性格沉穩又機變有餘,這是個很好的將才胚子。

而這時糜暘身後的丁封,他看完兩營變陣之後,臉上浮現潮紅之色。

好男兒就該如孟達、張嶷一般指揮部眾絞殺敵人,呆在安全的大帳中算怎麼回事。

自從前一段時間,三營大軍已經大致瞭解軍中旗號金鼓之令後,糜暘便讓三營大將分別指揮著營中士卒,開始結陣對抗訓練。

在糜暘看來,能否結陣順利,能否在結陣之後還能順利變陣,才是一直大軍是否熟悉旗號金鼓、令行禁止的標準。

誠然剛一開始時,突然的結陣對抗訓練讓三營大軍都有點不習慣。

陣型雜亂,甚至發生了一些踩踏事件。

但在經過多次的結陣對抗訓練之下,三營大軍越來越熟悉陣型的變化,及至今日,他們已經對結陣對抗訓練十分熟悉。

當然若是單單的結陣對抗訓練,沒有獎懲的話,很容易讓三營大軍懈怠。

所以糜暘定下相應的獎懲制度。

在三營結陣對抗中,取得第一名的那營士卒,當日即可餐中有肉。

在糧食貴乏的當世,這個誘惑力是相當大的。

而身為最後一名的那營士卒,就要負責為全體大軍進入深山密林中打獵,捕獲野味。

至於第二名嘛,要負責為全營士卒修善保養器械,並承擔起整體大軍的衣物清洗工作。

可以說,除了第一名有獎勵,第二名與第三名,就都是懲罰。

特別是第三名,打獵的是他們,但到頭來還是沒肉吃。

糜暘這麼安排的目的是,他不想麾下的大軍因為多次的結陣對抗訓練,產生擺爛心理,不要覺得當個第二名也很好。

在往日的結陣對抗訓練之中,一開始出乎糜暘意料的是,竟然是鄧艾那一營敗多勝少。

在原本的估算之中,糜暘以為鄧艾才應該是第一名蟬聯者。

因為結陣對抗訓練,一方面考驗的是麾下士卒對旗號金鼓的熟練程度,一方面考驗的是指揮將領的應變能力。

鄧艾營中有丁奉這種從底層一步步爬上來的將領輔左,再加上鄧艾本人機智多變,按道理來說,他不會取得這種成績才是。

….

但後來在連續的觀察之後,糜暘發現了貓膩。

鄧艾這小子是在故意放水!

鄧艾是藉著每次最後一名的機會,帶麾下大軍去山林中打獵之時,順便鍛鍊麾下大軍在複雜地形中的行軍奔襲能力。

因為按照七斬令,沒有主將糜暘的允許,任何軍士不得擅自離開營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