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申耽在聽到糜暘委任呂乂為郡丞後,且主管軍糧調動一事後,眼神中會有笑意呢?

乃是郡丞一職的特殊性。

郡丞一職起源自秦朝,顧名思義乃是輔左太守的二把手,在邊疆地區的郡丞稱為長史。

雖然在官方的定義中,郡丞是郡中的二把手。

但與郡中的其他官職不同,郡丞大多乃是中央朝廷直接委派,不是太守自行闢除的僚屬。

本來中央空降的官員,在地方就很難有話語權。

再加上郡丞大多乃是中央親自委派,有著監督太守的責任,所以郡丞亦得不到太守的器重。

久而久之,郡丞一職形同虛設,它的職權大多被主簿、功曹兩職所瓜分。

時至今日,天下大亂,中央對地方的控制力大降,郡丞一職更是不受待見。

在時人計程車子中,更流傳著一句諺語:「寧為一曹,不任一丞」。

建安以來,甚至很多郡的郡丞都是太守直接委任。

但因為經過幾百年的不受待見,在目前的地方官制中,郡丞一職大多不具備行政權力,只是一個地位頗高的虛職。

大多由一些有名望的名士擔任,充當著一個吉祥寶寶的作用。

畢竟有著主簿與功曹二職在,乃怕有些郡丞想行政,他也沒地方下手。

糜暘委任呂乂為郡丞,而不是主簿或者功曹二職,名為重用,實則是在暗示申耽,他無意插手郡政。

而且糜暘又在眾人面前指定呂乂擔任郡丞後,只負責糧草籌措調動一事,更是在眾人面前,宣告他的真正意圖。

那就是他只對保證大軍穩定的糧草有興趣,至於其他政務、人事,他都沒有插手的意思。

糜暘的這副安排,完全符合他身為一個名將的表現。

糜暘目前的打算是,想欲擒故縱降低申氏兄弟的戒心。

但是糜暘目前畢竟不是毫無名聲在身,並且初出茅廬的一個貴公子,若真是如此,那反而好辦。

糜暘現在在天下間的名氣都很大,在這樣的情況下,糜暘若表現得過於軟弱或過於對任何事都不關心,那反而會引起申氏兄弟的疑心。

所以凡事要講究一個度。

既然目前天下人對自己的印象都是名將,那糜暘正好可以利用這種固有的印象。

糜暘在申耽與申儀面前,露出一副對軍事在意,對政事不在意的表現。

為的就是告訴申氏兄弟,只要他們申氏兄弟不插手他在漢興郡中的軍事行動,那麼他們申氏二兄弟在漢興郡中的政務行動,他亦可以不插手。

在安排完呂乂的具體職務之後,糜暘便對著申耽言道:「吾在離開成都之時,大王曾囑咐過吾,令吾在漢興郡中務必要好好習練麾下兵馬,大戰在即。」

「大王有令,吾不敢怠慢。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要想練好一支大軍,糧草是重中之重,在這一點上,還望申君多多協助呂郡丞。」

….

聽著糜暘的話,申耽眼神中的笑意更甚。

糜暘這番話似乎是在說明,他在劉備心目中的重要性。

但大戰在即四個字,亦在透露著劉備對他將來的安排,那便是隨軍北伐。

作為一個不久後就要離開漢興郡中的太守,申耽又怎麼會對糜暘的要求有所拒絕呢?

申耽當即臉上浮現認真之色對糜暘言道:「府君請放心,耽勢必輔左呂郡丞,為府君儘快籌措足夠的糧草。」

申耽的承諾令糜暘點點頭,隨後他對著申耽言道:「吾本軍人,住不慣郡府,吾意欲在城外的河谷之中練兵。

目前河谷之中

軍營正在搭建,等搭建完畢後,吾會與一眾家卷搬去城外的軍營中,這郡府就勞煩申君看顧了。」

聽到糜暘這麼說,申耽差點要笑出來。

原本他還擔心糜暘日後住在城中的太守府中,以後他處理政務要事事請示糜暘,未免太過麻煩。

如今糜暘主動提出要搬往城外的軍營中居住,並委託他看顧郡府,這內中意思讓申耽心中十分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