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糜暘會見申儀完的第二日,申儀為試探糜暘,就主動將西城中的戶籍、田冊,親自送到樓船上給糜暘察看。

糜暘是漢興郡太守,申儀目前是西城縣長,他將縣中的戶籍、田冊交給糜暘察看,乃是應有之義。

只是申儀交給糜暘察看的,只是個總體的數字而已。

畢竟具體詳細的戶籍田冊以竹簡記載,幾乎佈滿了整個桉牘庫,也不可能都搬到樓船上給糜暘察看。

在糜暘察看西城一地的戶籍、農田總數時,申儀就一直在細細觀察著糜暘的神色。

他見糜暘只是隨意翻了翻手中的戶籍、田冊,臉上流露著對這些似乎不關心的神色。

在快速的翻完手中的戶籍、田冊總數之後,糜暘只是問申儀,如果他來日率軍出征時,是否能供應糧草。

申儀是人精,他從糜暘的問話中聽出了話外之音。

在糜暘的問話中,申儀似乎察覺到,糜暘不在意治下的人口及農田有多少。

他只在意將來他出徵時,西城能不能承擔起一部分的軍糧供給。

見糜暘真正關心的是這個,申儀的心中鬆了一口氣。

只要不對西城的人口、農田有想法,那在申儀的心目中便是個好太守。

至於糜暘的要求,申儀當然能滿足。

雖然他不會將府中的存糧,都拿來供給糜暘的大軍出征。

但是隻要拿出一部分,應該就能滿足糜暘大軍的需求。

而糜暘的這番表現落在申儀眼中,才讓申儀覺得合理。

畢竟糜暘對他親近可以說糜暘平易近人,但能擊潰江東十萬大軍的人,是不可能如一般貴公子一般,那麼好矇騙的。

若是糜暘表現出對什麼都不在意,那反而會引起申儀的懷疑。

也許糜暘看出了他報上的人口、農田總數有一些問題,但以糜暘的身份,他的舞臺應該是金戈鐵馬的戰場。

小小的漢興郡也許只是他一個短暫的落腳點而已,所以他最的是軍糧的供給。

只要他申儀能為來日糜暘大軍出征供給軍糧,那麼糜暘自然可以不過於插手政務。

兩方各取所需,在漢興郡中和和氣氣的相處下去。

等將來糜暘領軍出征離開漢興郡後,那麼一切就都會恢復如初。

這便是交易,而這種交易,對申儀來說是求之不得的。

可以說,申氏一族在漢興郡中的壯大,就是透過一步步與各方勢力交易得來的。

所以在糜暘問話之後,申儀當即鄭重承諾,等來日糜暘需要軍糧時,一定會傾心供給,絕不讓糜暘大軍有缺糧的危機。

在申儀做出這種保證之後,糜暘亦對申儀保證道,「吾即日東下,再不西返。」

聽到糜暘的這番保證,申儀臉上流露出滿意的笑容。

糜暘的這句話是在保證,只要你能供給我大軍的軍糧,讓我來日無後顧之憂,那我將來亦不會輕易插手西城政務。

….

在糜暘與申儀的相互保證之下,兩者之間都很是滿意。

於是就在申儀離開樓船的當日,糜暘就履行諾言率領大軍順水而去。

在見糜暘真的率領大軍全部離去後,申儀的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