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連同步兵、騎兵在內,共有一萬五千人。

在平原之上列開陣勢,儼然是浩浩蕩蕩。

而反觀鄧艾所部,只有兩千人,陣型顯得是異常單薄。

不過魏軍早已設好埋伏,因此一眾將士們,倒也沒有慌張,個個鎮定自若。

隨著沉重的號角聲響起,佔據著兵力優勢的高句麗人,率先發動了攻擊。

“嗖嗖嗖!”

兩軍尚未接觸,高句麗人先舉起長弓,來了一波遠端打擊。

好在魏軍裝備著堅盾,輕鬆地擋下他們的箭雨。

就在雙方距離不足兩百步時,前排的魏軍士卒,紛紛舉起了手中的火槍。

自楊凌發明三眼銃以來,已經過去數年。

歷經這麼多場戰爭,三眼銃的威力,自然不必多說。

與此同時,工匠坊的匠人們,也是對火器,不斷地進行改造、發明。

如今魏軍完全擯棄了火繩槍,大部分計程車卒,裝備都是燧發槍。

就在前不久,工匠坊已經根據楊凌的指點,研究出了後裝滑膛槍。

楊凌特意給鄧艾所部,裝配了一千把,用於實戰測試。

“瞄準,發射!”

鄧艾沉聲道。

雖說這種後裝滑膛槍,還是顯得較為簡陋。

但它在原理上,已經跟現代槍械沒什麼兩樣。

它的威力更大,煙霧、火光更小。

再加上這些士卒們,已經練習過不少次,算不得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卻也是命中率極高。

“砰!砰!砰……”

一連串槍聲響起,高句麗人瞬間倒了一地。

他們手中用木頭製成,包了一層鐵皮的盾牌,根本抵擋不住火槍的射擊!

見此情形,樸狄敵跟崔成桂大驚失色。

這魏國人的兵器,怎地如此恐怖?

隔著兩百步的距離,直接洞穿盾牌不說,還能將人的腦袋打得粉碎?!

不過二人好歹也是一方大將。

他倆對視一眼,崔成桂咬牙道,

“樸將軍,咱們兵力佔優,只要靠近魏國人,他們絕不是咱們的對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