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像奉孝與公達(荀攸字號)兩位先生所言,袁軍半數糧草被燒,袁紹定是極為肉疼。”

“但他出動近二十萬大軍,絕不可能受此挫折,就鳴金收兵。”

“依我所見,袁紹後撤的目的很簡單。”

“一來便是希望引誘咱們出城,主動跟他們決戰。”

“二來也是避免拉長補給線,等待後方的糧草運來。”

“既然如此,那咱們就勢必不能如袁紹的願,定要主動出擊!”

原本聽了楊凌前面的一番分析,眾人都是不住點頭,表示贊同。

但他的最後一句話,卻是讓大家都給搞糊塗了。

“子逸,既然不能如袁紹的意,為何咱們又要主動出擊?”

曹操也是一臉懵逼。

“丞相誤會了,我說的並不是北上追擊袁紹,而是這裡!”

楊凌話音落地,手已經指向了沙盤。

曹操定睛一看,便脫口而出道,

“河內郡?”

“不錯,正是河內郡!”

楊凌胸有成竹地笑道,

“袁紹將大部分的精力,都集中在官渡。”

“咱們可以分出一支精兵,強渡黃河,攻打河內郡。”

“只要拿下河內郡,就可以威脅到鄴城。”

“到了那時,戰場的主動權就掌握在咱們手中!”

荀攸眼中精光一閃,不由得讚道,

“子逸先生當真是才智過人,這著實是一步妙棋!”

郭嘉也是感嘆起來,

“若是袁紹分兵回救,丞相便可揮師北上,進行追擊。”

“若是他不肯分兵,屆時那支人馬就可以順勢朝鄴城進軍,去威脅袁紹的後方!”

“子逸先生的手段,好生了得!”

就在郭嘉、荀攸等人,目光只侷限在官渡之地時,楊凌卻已然放眼到整個北方。

這份格局與眼界,如何不讓眾人敬佩、感嘆呢?

曹操也是雄才大略之人,聽到楊凌的提議後,也是心花怒放!

他笑呵呵地看著楊凌,

“依子逸你看,此番派誰去攻打河內郡比較合適?”

楊凌忍不住翻了個白眼。

曹老闆,你這不明知故問嘛。

整個曹營中,還有比我更合適的人選?

“屬下願為丞相,親自走這一趟!”

“如此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