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嫂樹,近日有人在夜間聽到了女人的哭聲,此起彼伏,極為詭異!”

楊塵轉而說起第二個版本的故事。

傳說,在很早以前,府河附近住著一戶劉姓漁民,父母過世後,兄妹倆相依為命,後來哥哥娶了妻子。

大哥勤勞,妻子賢惠,妹妹標緻,一家三人雖然生活清苦,卻也平淡歡樂。

有一年苦旱,天不下雨,河流乾涸。

遇到災害,人們無法謀生,大哥和妻子、妹妹商量後,跟著同鄉到南洋去謀出路。家裡只剩姑嫂兩人,她倆互敬互愛,比親姐妹還親!

當時,墩上有一個橫行霸道、欺壓百姓的財主。

他格外貪色,見一個稍有姿色的女子,想方設法也要弄到手。

清明這天,姑嫂倆提一竹籃紙,來到父母墳前祭拜,不免相思落淚。

哭聲傳到了正在東遊西逛的財主耳裡,他便帶著家丁尋聲找來,見啼哭的姑子如此漂亮,頓時色迷心竅,垂涎欲滴。

姑嫂倆抬頭一看,見那財主賊頭賊腦的模樣,便知他不懷好意,趕緊收拾祭品往家裡跑去。財主冷笑一聲,帶著他的一群家丁隨後趕到。

見姑嫂倆已把門關上,便大聲嚷道:“聽著,明日抬花轎來接小娘子到府上,跟老爺享福去!”

姑嫂倆聽說明日財主就要來搶親,嚇得膽顫心驚,雙雙抱頭痛哭了一夜。

嫂嫂心想:這家就剩下我們兩人,如果妹妹發生什麼意外,叫我怎麼對得起死去的公婆和遠在異鄉的丈夫呢?……她想來想去,決心捨己救妹脫出虎口。

嫂嫂勸小妹說:“好妹妹,你明天去鄉下躲幾天,我去對付他們。”

小妹一聽執意不肯,說:“為了生活,哥哥不得不遠走他鄉在外打工,聚少離多,不幾年兄長便遠走他鄉,嫂嫂到我家來,已是吃了不少苦,

這些年,我也是靠嫂嫂生活,這時怎忍心獨自逃走。”

就這樣,姑嫂二人爭來爭去都得不出結果。

嫂嫂拉著小妹來到一棵樹旁,扶著樹說:“這是我進門時栽的一棵棠梨樹,這幾年已經長這麼大了。

這樹就像你一樣,我也是看著你長大的,怎麼捨得讓你入火坑?你現在去躲著別出來,嫂嫂自會有辦法的。”

聽了嫂嫂這席話,小妹哽咽著說不出話來,感激地跪在嫂嫂面前……

天亮後,財主果真帶領一群家丁,抬著花轎,吹吹打打來到劉家門口。

他們放下轎,闖進屋裡,見新娘頂著蓋頭已收拾打扮一新,沒有反抗拒婚的樣子,心裡十分高興,忙吩咐下人今夜就在此成親,明日回府。

接著,他便把帶來的酒肉擺起來,大吃大喝起來。

財主喝到有七八分醉意後,便一人竄進房中,嘻皮笑臉地向新娘撲去。

新娘躲閃,蓋頭被扯下,發現竟是劉家嫂嫂。

只見她拔出一把閃亮的剪刀,就要與財主拼命。

財主嚇出了一身冷汗,呼喊救命,幾個家丁衝進來扭住了劉嫂。

一個家丁忙到財主耳邊低聲說:“老爺,這不是那個姑娘。”

財主一聽,氣得七竅生煙,命家丁將劉嫂吊死在門前的棠梨樹上。

小妹在鄉里躲藏了幾天後,回到家裡。

聽說嫂嫂被財主吊死在棠梨樹上,痛不欲生。當夜她也拿著一根繩索,來到棠梨樹前默默地說:“嫂嫂,妹妹來陪你了!”說完,也上吊死了。

後來,鄉親們將姑嫂倆的屍體同葬於棠梨樹下。

一年後,從南洋經商歸來的劉家大哥得知了妻、妹的冤情,遂告至官府。

官府嚴懲了財主,劉家大哥為了紀念妻、妹,出資種下了大片的棠梨林,以懷念她們之間生死不離之情……從那以後,人們把這片地方叫做“姑嫂樹”。

“看來這是有冤屈啊……”

胖道士吳量吐出一口不平氣:“這樣說來,這個地方還真可能存在逝靈!”

說話間,三人已經到了姑嫂樹區域。

楊塵忽然眉頭一皺。

“怎麼了?”吳量疑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