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龍國電影市場(第1/3頁)
章節報錯
音樂界如是,電影界如是。
那麼這幕後黑手的能量會有多大呢?
現在的情況已經很明顯,有人不想自己發展起來,給自己人為設定很多的障礙。
他們在害怕什麼呢?
不過很明顯,他們並不能完全阻止自己的發展。
透過李啟斌的發行運營部的情況反饋,黃柏知道了他們的工作有多難做。
他們去跟電影院聯絡,基本上十有八九一聽是神話娛樂的電影,當場就拒絕了採納上映的要求。甚至連聽都不願意聽,連談也不願意談。
基本上,在百花城,只要是跟娛樂公司有關的院線,是指那些娛樂公司有股份的院線,沒有一家願意放映神話娛樂的電影。
像那些娛樂集團,他們資本實力雄厚,肯定不會滿足於單一的娛樂專案,他們已經完成了供產銷一體化的產業鏈。
除了基本的音樂、影視公司之外,音樂平臺、影視平臺、實體影院,甚至周邊產品、服務行業等等,全都是他們的娛樂集團的產業。有些產業,如影院等,他們未必需要擁有全股分,他們可以跟那些影院進行股分置換,達到將影院也歸納他們的集團旗下。
當然,基本上,那些資本並不缺少資金,所以都會採取收購的形式。
這其實也是另一種形式上的壟斷。
那些娛樂集團完成了這樣的一種產業鏈之後,基本上他們的運營就會呈現一種公式化的結果。
從整體環境上,並不利於長時間的文化娛樂行業的發展,因為慢慢的,就會導致娛樂行業缺少創新的局面。
但這些不是黃柏可以改變得了的。
現在這樣的娛樂集團公司,卻給了黃柏極大的麻煩。
他們基本上不會上映黃柏的神話娛樂的電影。
哪怕有個別願意上映,但是開始來的條件也會非常的苛刻。
正常來說,電影票房分成,跟影院是對平分成的,四六分成也都免強接受,但三七甚至是二八,這樣的分成比例,那就真的是有點欺負人了,要知道這可以稅前的分成比例。
電影製作公司方面,拿稅後35%的票房分成是正常的,少一點拿30%也還算正常,25%以上也都勉強可以接受。
可是低於20%的分成那就是不正常了。
辛辛苦苦拍出一部電影來,結果被什麼都不用做的影院拿去了絕大部份的大頭,這誰樂意?這也等於想要收回電影的成本更加的困難。如果電影能火起來倒也罷了,能收回成本,多少也能賺一點錢。如果電影上映後活不過三天,那就虧慘了。
所以,別看龍國電影市場很火,可是每天都不知道有多少投資電影的人傾家蕩產的。
嚴格來說,早前的松柏娛樂也算是因為投資電影而導致資金鍊斷裂,如此才造成娛樂公司一旦失去了公司的兩位老總之後,馬上就陷入了沒法正常運營的狀況,從而被龍興銀行接管整頓清算拍賣。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神話娛樂發行部門,基本上沒談下一家跟娛樂公司有關係的那些影院的上映合約。因為黃柏有硬性規定,如果低於30%的電影分成,那就不用談了。
黃柏寧願不上映,也不願意白給那些娛樂公司、影院賺錢。
這個口子一開,以後神話娛樂的電影就會被他們卡死。
黃柏相信,只要證明自己的電影是可以大獲成功,能夠為那些影院賺錢,跟自己公司共贏,那麼以後那些影院會來求著自己的電影上映。
所以,最終能談下來的為神話娛樂的電影上映的影院,基本上都是那些獨立影院。
龍國的娛樂界,獨立影院發展到現在,已經很少有存活了。因為隨著網路時代的降臨,電影上映基本上都是聯動的,不可能只在一家影院上影,所以,這也迫使那些獨立影院要不就繼續擴張,發展成自己的獨立院線,要不就只能聯合起來組成院線。最殘酷的,就是被收購。
如果不是這樣,他們真的很難存活。
娛樂集團控制了大量的大製作電影,有屬於他們自己的院線,如果沒有必要,也根本不用到他們的獨立影院上映。失去了一些大製作電影,一些能火的電影,獨立影院拿什麼來跟那些娛樂集團的院線來競爭?
他們僅靠那些小電影公司的小成本製作,就真的像大海撈針,想要得到一部可以大火的電影來放映都難。
影院想要賺錢,也是看票房的,需要有上座率。
一部吸引不了觀眾入場觀影的電影,他們影院靠什麼賺錢?吸引不了觀眾,也直接導至他們周邊的產業生意慘淡,最終整個產業鏈就會垮塌。
因此,如今倖存下來的那些獨立影院,對於優秀的電影是有迫切需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