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巴里講著「出家」、「出世」、「無為」的話,手底下做的,卻是截然相反。

然後還有一個狡辯,稱之為「無為而無所不為」。

這些人要修行,其所執的理念,必然不可能是「出家、出世、無為、清淨」之類,這些都是口號,是營造的人設,內藏的東西必然與之相反。

當然,畢竟旁門,不能苛求太多。旁門要生存,就得在嘴皮子上多耍耍功夫,要不然沒人信。

人道浩瀚,既然容得下旁門,便也容得下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只要這些東西不是主流,倒也可以與正宗起到一定的對比和砥礪的效果,不能說全然無用。

回說規則種子的事。

趙景陽將自己的規則種子,核心定性為「開闢」。但開闢,並非趙景陽的規則種子的唯一特性。

沒辦法,他根基太厚。

便譬如建房一樣,打一間的地基,便只能建一間房;地基打的淺,便修不出高樓。

尋常一般根基的修行者,若能修成賢人,其規則種子的特性,沒有選擇的餘地;然而趙景陽根基之渾厚,古往今來也是鳳毛麟角,在規則領域,他的規則種子,特性不但有巨大的選擇空間,還可以承載不止一種特性。

基於自身的根基和具備的種種條件,趙景陽在以開闢為核心規則特性的前提下,又擇了「造化」、「不朽」、「智慧」這三種特性。

這些特性,除了智慧屬於完完全全的人道概念,其他三種,包括開闢,都是人道和天道合一的融合概念。

比如趙景陽修持演化「造化」這個規則概念,他是打算從五行入手,先修五色神光,基於五行生剋的原理,進一步去理解其中蘊含的造化之妙。

而造化無處不在,不止在於五行、陰陽的生克。芸芸眾生,生滅輪迴,乃至於文明的誕生、發展、或者滅亡,其中都蘊含著造化的奧妙。

不朽亦如此。

而智慧,則是完完全全的人道概念。

選擇這幾種概念,都是深思熟慮,圍繞著開闢這一核心概念而來;開闢其實也無處不在,開荒屯田是開闢,開疆拓土是開闢,帶領人道文明發展壯大、繼往開來是開闢,創造一個宇宙同樣是開闢。

這裡面,必定要用到造化之妙、要用到高深無窮的智慧和無盡的知識。

而不朽,大概是為了保證在開闢的過程中的安全,是一道防護措施。

其實某方面來說,趙景***備了兩種得天獨厚的優勢。

第一個優勢,便是薪火的推演境界。

從來沒有一個像趙景陽的這樣的人王——在還是普通人的時候,沒有修成武聖的時候,就得到了薪火,承繼人王。

從大燧點亮第一朵薪火,而後歷代人王,承繼此位的時候,無不已擁有強大無匹的修為。

在原初宇宙,承繼人王之責,對修為的硬性要求,起步二十境。

沒有例外。

因為敵人不弱,人王若是不夠強大,便無以威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