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戰大捷,王保保迫不及待地要把找個好訊息告訴汝陽王,但此次回府,趙敏便要隨楊過離開了,因此王保保在惜別了妹妹後,就一個人踏上了歸途。

如今楊過全盤佈局的最後一步已經完成了,之後能走多遠,就看韋小寶物色的那些戰將,還有陳近南這位總軍師如何與各方勢力角逐了。

一個月過去。

陳近南和沐王府在山海關擁立明帝,並以大明朝玉璽為證,由前明公主朱媺娖掌權,太子朱思淼為皇位繼承人,重建明國。

前明舊部紛紛響應,有的是吳三桂戰敗後,跟隨他的舊部,有的則是像王屋派這種改名換姓,一直忠於前明朝的勢力。

短短三個月不到的時間,山海關便屯兵十萬之巨,就連許多原本追隨金蛇營的勢力,也紛紛倒戈,加入了山海關。

畢竟當初他們願意跟隨袁承志,也是衝著其父袁崇煥之名,如今朱氏正統重建大明國,誰還願意在這當遊兵散將?

為此,金蛇營內部還發生了分歧,有的人想歸順大明,有的則是想擁立袁承志為王,不肯將苦心經營的勢力給他人做了嫁衣,為此,整個金蛇營爭吵不休。

最終還是朱安國等人以勢壓人,才暫時平息了風波。

因為阿九一個人帶著孩子坐鎮山海關的緣故,楊過和眾女便一起搬來山海關和她同住,反正有許多事阿九也做不了主,需要請教楊過。

而楊過也不可能放著自己的兒子不管,所以在他先搬來山海關後,眾女也紛紛搬了過來。

阿珂重回故居,也是興奮不已,加上原本的平西王府夠大,眾人住起來一點也不擁擠,便越來越喜歡這了。

如此過去一年的時間。

金國在數月前最終戰敗,被蒙古所滅。

而蒙古在休養生息了一段時間後,就開始對遼宋發兵。

因為遼國與原本的清國的國土接壤,楊過不想蒙古迅速擴張勢力,就與陳近南等人發兵助遼,一邊與蒙古開始了拉鋸戰,一邊不斷積蓄勢力。

靠著楊過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龐大財富,短短一年的時間,他就將兵馬壯大到了三十萬。

見此情形,金蛇營也不得不最後宣佈,擁立正統繼位,而加入了明國,不過在此之前,慕容博父子卻已經離開了。

楊過雖不知道袁承志是如何想的,但卻知道朱安國必然是狼子野心,不過金蛇營也有十餘萬的兵馬,對他們來說正好是及時雨,楊過便收編了金蛇營的勢力。

領兵打仗,朱安國或許是把好手,但輪到權謀,卻遠遠不是東方晴和趙敏的對手了,所以不到半年的時間,他手下的親信就紛紛被楊過他們招攬,徹底倒向了明國這邊。

蒙古見發兵襄陽屢屢失利,於是另派兵馬,由託雷之子蒙哥帶兵向川渝腹地進軍,大將兀良合臺帶隊,從雲貴地區北上進軍,忽必烈則是繼續攻打襄陽,以三路兵馬,迂迴攻打大宋。

由此,也使得許多難民紛紛向南逃亡。

楊過和陳近南商議,派兵馬收復燕京、河北、山東等地,將逃亡南方的難民全部收攏,對適齡男子徵兵,一些老弱婦孺,則劃分田地,即可補充兵源,又多了不少的勞動力,也算補全了明國人口嚴重不足的問題。

比起明國的做法,宋國則是要寒心多了,在沒有朝廷對難民頒佈法案下,一些守城官員為了節衣縮食,便關閉了城門,阻止難民進城,任由他們餓死在城外。

因此,在得知明國願意收留難民時,更多的人便相繼北上謀生。

雖然一開始接納如此多的難民,難免使得明國的糧食有些稀缺,但在楊過大力開墾良田,全民耕作下,勉強還能支撐數月。

而另一邊,他已經聯絡遠在波斯的黛綺絲,帶去了大批財物,購買糧食。

有了波斯明教的關係,加上明國佔據了大片海岸港地,大批的糧食開始依次運往山海關。

楊過也是個不差錢的主,揮霍了幾年,連自己寶庫裡的一半金銀都沒搬完,而只要再過上半年,他們就能完全自給自足,不再需要向外購買糧食了。

至於剩餘的錢,楊過則打算讓黛綺絲在波斯購買大量鐵礦,再請工匠打造武器。

在這方面,波斯比起中原來,物產可要豐富許多,在糧食不缺,裝備武器又齊全的前提下,明國的國力日漸雄厚。

擁兵更是超過了五十萬。

有了這個苗頭,也讓明國的眾人越加興奮,覺得重建大明國的復興之願,指日可待。

短短數年過去,幾個小傢伙也分別長大。

本來指定為下一任逍遙派掌門的楊羽,卻因一次調皮溜進了藏書閣,偷學了楊過記錄的龍象般若功,而且還偷偷練到了第四層的境界。

得知情況的蘇星河,頓時氣得鬍子都倒豎了起來,畢竟學了別派武功,就無法再修練北冥神功,除非廢去楊羽之前所練的龍象般若功才行。

楊過見楊羽天賦不錯,而且龍象般若功練至第四層也屬實不易,便想著學小無相功也一樣可以繼任逍遙派掌門。

然而蘇星河卻執拗得必須要楊羽學北冥神功,最後楊過也是一陣頭大,直接把他和李莫愁的兒子楊念拉了過來,叫蘇星河讓他當掌門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