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以其心印,餘可敝帚棄之矣(第1/2頁)
章節報錯
得知師父讓楊過來指點自己等人的武功,無論是武氏兄弟還是郭芙,都頗為不忿。
楊過推辭道:「郭伯伯,你的武功比我強多了,我就不獻醜了!」
郭靖笑道:「無妨,你也不必妄自菲薄,憑你如今的武功,教他們三個簡直綽綽有餘。」
一旁的武三通也是勸道:「是啊!楊少俠武藝出眾,可比我家那兩個小子強多了!」
他和三位師兄弟雖學了大理段氏的一陽指,但那也是師父對他們師兄弟四人的恩賜,按理說,大理段氏的一陽指絕學是不可傳於外人的,不過一燈大師想到四名弟子誠心之至,日後或許會陪著自己老死山中,倒也沒有諸般忌諱。
如今武三通成家立業,育有兩子,但他也不敢私自將這門一陽指的絕學傳授給兩個兒子,壞了大理段氏的規矩。
好在郭靖的武功也足夠武氏兄弟學上一輩子都學不完了,他也不必為兩個兒子的前途堪憂。
現下聽郭靖讓楊過來指點自己那兩個不成器兒子的武功,武三通自然是欣欣然的頗為認可,若他的兩個兒子能學得楊過的一招半式,那也是大有長進的了。
楊過倒是不介意指點三人一番,只是熱臉貼冷屁股的事,他卻不太喜歡,只怕他一番好心,這三人也不會懂得領情,甚至還會覺得自己故意賣弄玄虛,羞辱他們。
但郭靖和武三通實在熱情,他也不好拒絕,沉思片刻道:「這樣吧,我就隨便與兩位武兄和郭姑娘討教一番吧!」
聽他如此說,武氏兄弟二人的臉色才稍微好轉一些。
郭靖和武三通則暗自點頭,認為楊過不恃才而驕,一身武功故而難得,但這份心性,卻更加令人佩服。
楊過沒想教三人什麼了不起的武功,只怕教了他們也學不會,當即馬步下蹲,擺開架勢道:「三位自小得名師指點,什麼高明的武功便無需我來教了,這一套太祖長拳算是拳法之基,百拳之母,想來郭伯伯也不曾教過你們吧!」
小武努了努嘴,不屑道:「此等練基的拳法有什麼好學?天下習武之人十個有八個都會,師父怎會教我們這般無用的拳法。」
郭靖聞言,心下暗道自己疏忽,同時又對小武這番話感到一絲不滿,當年宋太祖趙匡胤以一對拳頭、一條杆棒,打下了大宋的錦繡江山,如今這拳法棒法流傳於世,便是太祖皇帝希望天下漢人都能練武健體,自強不息,又豈是這孩子口中所說的無用拳法?
何況正如楊過所說,這太祖長拳乃是集眾家所長的百拳之母,若能練會六七成,便已是天下了不得的外家高手了,又怎會無用?
他只嘆少年無知,目光短淺,全然不知武學一途,大道至簡,並非是越精妙的武功就越好,事實恰恰相反,你連最簡單的拳法都練不會,又何談神功練成?
大武和郭芙雖未說話,但臉上的表情卻與小武一般不屑。
楊過淡淡一笑,也不在意,當即自顧自的演練起了這套太祖長拳。
只見他一拳揮出,架勢大而開朗,手眼身法步配合密切,招式看起來豪邁奔放,虛實併兼,剛柔相濟,行拳過步,動作舒展。
隨著手臂微抬,起勢如風,拳掌相應,一時動如閃電,前手領,後手追,兩手互換一氣摧,勢如破竹,儼然有一副宗師氣度。
或許武氏兄弟和郭芙三人只是覺得楊過的拳法大開大合,頗具聲勢,但在明眼人看來,這套太祖長拳已被楊過掌握精髓之處,光憑這套精湛的太祖長拳,便已勝過江湖九成的一流高手。
郭靖如今已是武學大家,自然能看出楊過這套拳法的奧妙所在,且不由得茅塞頓開,深受感觸,就連對自身的武學領悟也更精透了幾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