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幡然醒悟(第1/3頁)
章節報錯
這兩天靖源先生的日子可不像以前過得那麼滋潤了,自從李煬到先生家中拜會過師母之後,只要靖源先生一回到家中師母就會訓斥他,嫌他不顧正業整天除了釣魚別的啥也不管,相安多年的老兩口為此可沒少吵吵,這讓原本平靜的生活被徹底打破了
看到靖源先生擺出一副不屈不撓的樣子,李煬隨手就把酒壺遞了過去:學生敢問先生人活一生圖個啥
靖源接過酒壺小嘬了一口:十年寒窗只為一朝成飛鴻名垂青史
李煬:先生之言學生並不贊同,十年寒窗千萬人之中也就那麼一兩個能成得飛鴻,那要是成不了飛鴻人難道不活了嗎,又或像先生這般隱居田園傍山垂釣
靖源:那你說圖個啥
李煬:在學生看來人活一生活的就是不懈努力奮鬥得過程,夢想遠大固然是好但也得切合實際,就好比先生這般雖滿腹經綸確於國無益
靖源:那你說說我怎麼於國無益了
李煬:先生報效國家不一定非得為官為軍,老百姓做好自己該做的事也一樣可以報效國家,就拿農戶來說只要他們辛勤勞作把地種上,待收穫糧食就會為國家繳納賦稅這就是報國的一種方式,而像我這樣的商人互通南北貨物以保障百姓生活所需,賺取利潤的同時也會國家創造出了一成得賦稅
匠人透過手藝做出百姓需要的東西,既方便了生活所需也會提供一些用人機會,一個國家的穩定背後需要無數個這樣得人來默默付出,可先生傍山垂釣學生實在是看不出您對國家而言有何建樹
他們不像先生這般才華橫溢,只能用自己的方式來為國家盡綿薄之力,可先生您有治世的大才確只想著如何虛度時日這就是於國不忠
靖源:那我去書院教書就算於國盡忠了,李家主你未免也太誇誇其談了吧
李煬:敢問先生教書教的是何人
靖源:當然是學子了這還用問
李煬:先生您方才也說了,十年寒窗只為一朝成飛鴻名垂青史,那先生何不出山放開束縛教出一批可造之才,就算學子們成不了一朝飛鴻也能以文修德,以文修德也是學生創辦這間書院的初衷
李煬的見地讓靖源先生對他產生了一絲敬佩之意,自己以前不是沒想過教育出一批有志之士,可之前呆過得私塾沒有一間是合自己心意的,自己辦書院吧手頭上又沒有那麼多錢,雖然自己跟眼前這位年輕人沒什麼交集,但在一些看法和想法上兩人可以說是不謀而合,靖源先生之所以沒有反駁他說的話,那是因為李煬說的那些話全都說近了靖源心坎裡
靖源:那李家主那你說說我怎麼不義了
李煬:這老話都說嫁漢穿衣,身為男人就得扛起養家餬口的責任,可先生確無所事事只顧自己逍遙全然不顧師孃,人活一世不過短短几十載,先生如今以人活半世,就算先生不為自己而活但起碼得為家人而活吧
難道先生就不想讓師母后半生享享清福,先生人活一世縱然有所成有所不成這是任何人都無法左右的事,要珍惜身邊的人切莫日落西山之時才追悔莫及
靖源無奈的輕嘆了一聲:李家主你說的倒是輕巧,但我好歹也是個兩甲進士,為了身外之物去教書這傳出去不得讓人看了笑話
李煬:先生教書是為了育人並非為財,先生又何須在乎他人看法
靖源看著平靜的湖面猶豫了一陣:李家主靖源不求錦衣玉食一杯茶淡飯即可,還請李家主別在費心了
李煬:我看你啊就是呆的時間太久了把人給呆懶了
說完李煬便起身從草蓆站了起來,他使勁全力將手中的魚竿扔進湖裡,就當他準備收拾東西離開時靖源將目光看了過來:怎麼李家主你不釣時運和浙國的將來了
李煬:竟然長譚湖釣不到時運和浙國的將來,那我就沒有必要在這裡繼續浪費時間了,要是呆久人只會玩物喪志我的時間每一個時辰都很寶貴,不像先生這般可以在山野中虛度時日
說完他就準備帶著東西離開,可臨走時他還是停留了一下:先生要是想通了隨時到阿蘭縣李家莊園來找學生,阿蘭書院的大門會為先生敞開著
這回李煬對請靖源先生到書院教書徹底死心了,眼看書院在有10來天就要交工了,總不能因為靖源先生不來教書阿蘭書院就不辦了吧,阿蘭書院招生的佈告已經張貼到了十村,而這兩天李煬和韓居正又為阿蘭書院物色起新的教書先生,有幾位秀才文采比較出眾也有意義到阿蘭書院教書,可李煬對教書先生的要求比較高,他覺得秀才在學識上還是有點低,阿蘭書院的教書先生起碼得是個舉人
在這個時代秀才是文人當中最低一級的功名,讀書人先要先在縣試中考試合格成為童生,才有資格到州府參加院試,院試合格後才能取得秀才的功名
科舉三年一次,只要秀才在科舉考試中合格就會成為舉人,運氣好的話50個秀才當中能出一個舉人,要是趕上今年參加考試的人多弄不好要100個秀才出一個舉人,考中了舉人不僅光大了門楣就連家人也都跟著沾光,舉人放任官員的比例那是最高得多為7品官和八品官,所以舉人賦閒在家那絕對算是個稀罕物了
這老話都說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錢確是萬萬不能得,真到了墾勁上那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這不靖源先生的夫人因為他不肯到阿蘭書院去教書,自己生了幾天的悶氣便一病臥床不起了
師母一直是家中的頂樑柱,這回師母臥病不起可把靖源先生給嚇壞了,於是他趕緊跑到城裡請了一位郎中來給師孃看病,郎中一把脈搏原來師母一病不起是急火攻心所致,這個病啊得了就治不好得慢慢調理不能生氣,一但反覆生氣病情會越來越嚴重甚至會危及到性命
郎中給靖源開了一副藥方叫他按著方子到城裡的藥鋪去抓藥,早晚各一次6副藥喝完即可見效,到時我在來給尊夫人診治開些補藥鞏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