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彥僑倒也不在意吳老師這幅態度,畢竟相較於人藝那充滿高潔藝術氛圍濃厚的工作環境,

這影視片場確實有點糟糕透頂,幾天的群演生涯,令得自詡儒雅深厚的吳老師直喊“不當人子”,把他折騰的夠嗆。

咳咳~

開始前,俞彥僑先是清了清嗓子,先提腹部丹田氣,面部嚴謹且有些老派,聲調和絃瑟鳴,道:

“唉,我大傻楊,哎,打竹板,

這一來來到大茶館兒…”

俞彥僑晃著身子雙手虛晃,好似自個在打竹板,吶著嗓門調著聲,又道:

“那個大茶館,是老裕泰,

買賣興隆真不耐,

那茶座多…”

正值俞彥僑調著高聲時,蹲在地上的吳老師掏了掏耳朵,伸手打斷道:

“哎哎~停停,這大傻楊數來寶開場雖然簡單,但這是引子,能不能讓觀眾瞧得好繼續看下去,那就在這張嘴裡。”

吳老師站起身來,做了個示範,聲調和韻,叫喊道:

“唉,我大傻楊,哎,打竹板,

這一來,來到大茶館…”

不同於俞彥僑唱詞的氣息紊亂、聲調雜亂無序,人吳老師那一連串的詞出來,那順的跟吃了“德芙”似的。

“注意吐字、氣和語的力度和間隙調整!”

“吳老師真不愧是這個,一語中的。”

“嘿,那我跟著藍(田野)老爺子那麼久是白跟的嘛!”

吳老師嘴角揚起“傲嬌”的哼了句,在人藝,運氣好能上話劇《茶館》當個背景,運氣不好在臺下當“小學生”。

可在俞彥僑這,那就是絕對主角了,人嘛,都喜歡自己的優秀被人看在眼裡。

“那茶座多,是真熱鬧,

也有老的也有少,

這有的說,是有的唱…”

“慢點,氣息間隙別亂…”吳老師擱旁邊提醒。

“穿章打扮一人一個樣,

那個有提籠,是有架鳥,

這蛐蛐蟈蟈也都養的好…”

話劇《茶館》出自作家老舍,被改編成話劇搬上舞臺,故事以犀利的言辭和詼諧的群像戲展現了那個苦難的年代。

話劇《茶館》一經推出,頓時引起社會各界的反響和推崇,也在那個年代成為了一現象級的熱點。

……

在無錫影視城呆了約莫半個月,這天,康導面色低沉提著一油紙包的滷豬耳朵和散白來到宿舍找俞彥僑。

吸溜~

康導端著白瓷碗就這一筷子豬耳朵,一口悶了小半碗白酒,嘴裡冒著酒氣,苦悶道:

“老哥現在特麼的成劇務了,以前瞧不上的,現在他nn的都騎著我脖子上撒尿來了!”

這段日子,俞彥僑也跟這位有著“知遇之恩”的副導,有過幾次淺聊。

琢磨出了這貨被“貶”了,而他頭上的老大哥因“掰手腕”輸了,以前的那些門客也就跟著吃掛落(倒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