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奉天討虜北伐檄文(第1/3頁)
章節報錯
“自古帝王臨御天下,皆中國居內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國,未聞以夷狄居中國而制天下也。自宋祚傾移,元以北夷入主中國,四海以內,罔不臣服,此豈人力,實乃天授。彼時君明臣良,足以綱維天下,然達人志士,尚有冠履倒置之嘆。”
“自是以後,元之臣子,不遵祖訓,廢壞綱常,有如大德廢長立幼,泰定以臣弒君,天曆以弟鳩兄,至於弟收兄妻,子徵父妾,上下相習,恬不為怪,其於父子君臣夫婦長幼之倫,瀆亂甚矣。”
“夫人君者斯民之宗主,朝廷者天下之根本,禮儀者御世之大防,其所為如彼,豈可為訓於天下後世哉!”
“當此之時,天運迴圈,中原氣盛,億兆之中,當降生聖人,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今一紀於茲,未聞有治世安民者,徒使爾等戰戰兢兢,處於朝秦暮楚之地,誠可矜閔。”
“忘中國祖宗之姓,反就胡虜禽獸之名,以為美稱,假元號以濟私,恃有眾以要君,憑陵跋扈,遙制朝權,此河洛之徒也;或眾少力微,阻兵據險,賄誘名爵,志在養力,以俟釁隙,此關陝之人也。
“二者其始皆以捕妖人為名,乃得兵權。及妖人已滅,兵權已得,志驕氣盈,無復尊主庇民之意,互相吞噬,反為生民之巨害,皆非華夏之主也。”
及其後嗣沉荒,失君臣之道,又加以宰相專權,憲臺抱怨,有司毒虐,於是人心離叛,天下兵起,使我中國之民,死者肝腦塗地,生者骨肉不相保,雖因人事所致,實乃天厭其德而棄之之時也。古云:“胡虜無百年之運,驗之今日,信乎不謬。”
“朕本淮右布衣,因天下大亂,為眾所推,率師渡江,居金陵形式之地,得長江天塹之險,今二十有三年,華夏疆域西抵巴蜀,東連滄海,南控閩越,湖、湘、漢、丐,兩淮、徐、邳,皆入版圖,北伐數年,河、洛、關、陝盡歸我華夏。”
“即萬民奉朕為華夏家主,代管四方,自當勵精圖治,恢復華夏,自治理之下,民稍安,食稍足,兵稍精,控弦執矢,然目視我華夏,北元猖獗於塞北,掠我百姓,欺我華夏無人,如何能忍。”
“朕恭承天命,罔敢自安,方欲遣兵北伐胡虜,拯生民於塗炭,復漢官之威儀。慮民人未知,視為橫徵暴斂,不視民生,枉顧民意,故先逾告:
蓋我中國之民,天必命我中國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予恐中土久汙羶腥,生民擾擾,故率群雄奮力廓清,志在逐胡虜,除暴亂,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國之恥,爾民等其體之。”
“如蒙古、色目,雖非華夏族類,然同生天地之間,有能知禮義,願為臣民者,與中夏之人撫養無異。故茲告諭,想宜知悉。”
“天道好壞,中國有必申之理,人心效順,匹夫無不報之仇。”
“朕苦塞北百姓受胡虜之苦,民不聊生,故,朕興百萬之兵,集天下錢糧,遣九子於河西要塞衛國戍邊,百年大業,誓滅北元,恢復中華,安定塞外,令蠻夷不敢輕犯我華夏。”
動盪不安的大明皇朝再次掀起了驚濤駭浪。
一道《奉天討虜北伐檄文》,一天之內,傳遍大江南北。
好像大明皇朝突然就多了很多的宣撫使,手握北伐檄文,奔赴各大州府,當著萬千百姓,宣讀北伐檄文。
所過之處,群情振奮,報名參軍者不計其數。
鳳陽府。
朱棖聽著精簡的數千字北伐檄文,看著蒙圈聽不懂卻又振奮呼喊著‘誓滅北元,恢復中華,安定塞外,令蠻夷不敢輕犯我華夏’言語的百姓。
朱棖終於明白,老朱究竟想要幹什麼了。
將北元徹底的踩進汙泥裡。
讚譽自己所做出的功績及重申身為華夏家長的責任。
痛斥北元遠走塞北依舊屢翻邊境。
所以。
徵兵,徵糧,北伐!
為此。
老朱不惜九皇子親赴河西要塞,置身於塞北最險要的地方,衛國戍邊。
一石激起千層浪,彷彿這一刻空印案造成的風波盪然無存,老朱抓捕各地官員沒有造成任何不安。
只剩下群情激憤。
北伐,一瞬間變成了大明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