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妃之事,本宮略有耳聞,陛下聖命,臣妾自不敢妄加揣摩。”

“然後宮之事,臣妾可自行裁斷,靜妃身為陛下嬪妃,對外戚不加約束致使呂氏一族犯下大錯,有教導無方之錯。”

“不若責令靜妃抄錄大明律,抄錄不完不得擅離靜寧宮,陛下以為如何。”

馬皇后坐在皇后寶座上便果斷的處理。

今日出現在奉天殿大朝會上本就不該,除了靜妃之事,其他事情她一點也不想多加過問。

老朱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

朱標在下方急忙道:“父皇聖明,母后聖明。”

群臣見此,跟著附和道:“陛下聖明,皇后聖明。”

眾人本就因為空印案頭懸利劍。

朱棖又過來以自絕威脅鬧事。

皇后過來處理朱棖的事情,總算是解決了一件。

雖然老朱現在還沒有說話。

不過看那態度,也是準備輕拿輕放。

“那便這般處理吧!”老朱勉為其難的擺手。

“兒臣,謝父皇母后隆恩。”朱棖震聲感激。

他相信,經此一鬧,母妃在後宮再無後顧之憂。

不過。

這對他個人來說。

卻是開始。

“父皇,母后,九弟還小,西北苦寒,蘭縣更是四戰之地,能否……”見靜妃之事有著落,太子朱標便為朱棖求情,若是能趁熱打鐵一起解決了朱棖的事情,也不必他再去給禮部試壓。

親王就藩,只要禮部不跳出來指責,御使也不會多說什麼。

群臣好不容輕鬆下來,鬆口氣,卻又被朱標的話給搞得大氣不敢出。

“陛下,太子顧念兄弟情義,乃人之常情,然藍城王就任封地,關乎皇朝律法,國朝國本,臣建議,藍城王應立刻就藩。”誰也不敢妄加附聲,翰林學士承旨宋濂卻率先站出來打斷太子求情。

翰林學士承旨可不是小官,乃是翰林學士的首領,不是單純起草詔令,而是在禁中職掌機密,位同宰相,被稱為“內相”。

而宋濂又身為太子師,此時必須站出來阻止太子繼續犯錯。

朱棖就任藩王,意義非凡,斷然不能阻止。

此時如胡惟庸,劉伯溫這樣的聰明人,完全沒有表達自己態度的意思。

一句話,茲事體大,不易妄言。

蘭縣雖是一縣之地,卻是臨洮重地,歸陝西管轄,陝西的西北門戶,更是河西走廊的要害衛所。

替朱棖說話,明顯陛下是想向朝堂表決心,不滅北元,誓不罷休,除了太子,誰勸都是為自己惹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