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皇明祖訓VS老魔頭李希顏(第1/7頁)
章節報錯
群臣噤聲。
大氣不敢出。
造反這個詞,太敏感了。
可老朱並不打算就這樣罷休,點名問道:“李善長,你來說說藍城王裹挾民眾該如何處置?”
李善長心中鬱悶,看不懂陛下是要怪罪還是讚賞,只能和稀泥道:“回稟陛下,藍城王未得皇命以錢糧裹挾百姓北上,又招搖過市,影響一路秋收大計,理應重罰。”
“然而,藍城王此舉並沒有造成百姓傷亡,且隨行百姓多為自願。”
“朝廷以往多行強行北遷的策略,時常造成民怨,如果藍城王此舉能被塞北增添十萬戶,便是大功一件。”
聽著李善長的戰術性總結,老朱又看向了胡惟庸,“胡愛卿又作何看法?”
胡惟庸看了看自己的恩師,心中一橫,跪地道:“陛下,塞北乃我大明最重要的軍事防線,朝廷苦於塞北無民,多次北遷,可百姓們留念故土,多有不願。”
“若藍城王此舉能北遷數十萬百姓,便是功在千秋,利在當下之壯舉。”
“臣建議,陛下不僅不能懲罰藍城王,應該,應該嘉獎藍城王,並令所行各州府府衙開便宜之門。”
朱元璋又點了點頭,目光搜尋挨個點名,有看向了林榮,“林愛卿覺得該如何處置呢?”
林榮並非從龍功臣,但文韜武略自成一家,深受老朱的信任,本不想多說,如今老朱點名詢問,只能開口道:“陛下,鳳陽百姓不能輕動,鳳陽不僅是陛下龍興之地,更是應天門戶之地。”
“藍城王固然北遷移民有功,但理應出了鳳陽地界再行豐蘭之策。”
老朱點了點頭,其實心中早有主意,只是想看看群臣的態度,林榮的回答他很滿意,便問朱標道:“太子,不如秦王,晉王,燕王,吳王,楚王,齊王在鳳陽招募兵馬,操練軍隊,以為如何?”
老朱這話一出,下面的群臣古怪的低頭斜眼瞅著太子。
自古都是太子小心謹慎培養羽翼,跟皇帝斡旋深怕皇帝忌憚,小心給陛下獻策,可現在陛下竟然主動詢問太子,並給太子決斷。
心中瞭然,對太子的尊敬更深。
朱標定了定神,有自己想法的道:“兒臣以為,九弟所行之事並無過錯,若裹挾百姓過多導致鳳陽人口減少也不合時宜,此時正值秋收時節,不能耽誤農事。”
“二弟,三弟,四弟們也逐漸年長,封地在邊境,不應不通軍事。”
“不如讓諸位弟弟在浙江十一府,杭州府、湖州府、嚴州府、衢州府、溫州府、台州府等地招募兵馬,至鳳陽府練兵,並行屯田事宜,將新兵一應戶籍遷至鳳陽。”
老朱又點了點頭,便下令道:“那就這樣辦。”
“秦王,晉王,燕王,吳王,楚王,齊王各自在浙江十一府各挑選一府募兵一萬。”
“兵部、吏部、禮部對諸王挑選隨行官員各十人,對諸王進行指導和考校,練兵一年,明年十月,朕在鳳陽考校他們的成果。”
老朱頓了頓,再次道:“至於藍城王,李希顏,你替朕去訓誡藍城王。”
“令其背誦皇明祖訓守章,禮儀、持守,法律四篇,每背一篇,責其一尺。”
“林榮,你從兵部挑選武將四人,騎射,軍略,武功,後勤各一人,隨李愛卿北上隨行藍城王,行嚴師之職。”
“每日五項教導各一個時辰,若藍城王不聽教義,可行杖責之權。”
“朕看這藍城王,就是吃飽了撐的,太閒了。”
……
朱棖完全不知道,惡魔已經從應天出發,即將抵達。
此時的朱棖,還在享受勝利果實之中。
出了懷遠抵達渦河河岸,面對著浩浩蕩蕩的五萬隨行民眾。
這些人一路被他吊著胃口隨行兩百多里地。
是時候摘桃子了。
豐蘭計劃。
其實很簡單。
一路撒錢聚集尾隨百姓,開啟一場長達兩千公里的超級馬拉松比賽。
第一名得封侯獎勵,第二名獎勵再降一點,依次遞減,總共一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