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戰略家李希顏(第1/3頁)
章節報錯
《周書.洪範》
《尚書.洪範九疇》
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農用八政,次四曰協用五紀,次五曰建用皇極,次六曰又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徵,次九曰饗用五福,威用六極。
五行,即水火木金土。
敬用農事,即一曰貌,二曰言,三曰視,四曰聽,五曰思。
農用八政,即管理民食、管理財貨,管理祭祀,管理建築,管理教育,管理司法,接待賓客,治理軍務。
協用五紀,即歲、月、日、星辰、歷數協調一致。
建用皇極,即樹立皇極的威信,並建立遴選官員和賞罰的標準。
義用三德,即治理眾民要以“正直“為本,同時在必要時又要剛柔並用,或者以剛制勝,或者以柔制勝。
明用稽疑,即透過龜卜和誣佔以探詢上天的旨意,同時,參照卿士、眾民和自己的意見做出判斷和決定。
念用庶徵,即透過雨、晴、暖、寒、風等的氣候變化以判斷年景和收成。
饗用五福,威用六極,即透過壽、富、康寧、好德、善終等“五福“勸導人向善,透過夭折、多病、憂愁、貧窮、醜惡、懦弱等“六極“警戒和阻止人們從惡。
一本書,造就了一位當世集儒學經典於一身,去其糟粕,留其精華的大儒。
一本書,造就了一位觀史而知弊,復百家之觀念的戰略家。
聽著李希顏的故事,朱棖覺得任何一個穿越到古代的現代人,如果沒有後天曆史知識的碾壓,會被古人碾壓的體無完膚。
李希顏就是‘我觀你天庭飽滿,骨骼驚奇,我這裡有春秋、尚書、易經三本,小夥子你可拜我為師’恐怖存在。
然後李希顏就選了周書.洪範。
鑽研洪範數十年,然後發現洪範不足以治世,也找不到皇朝覆滅的答案,便開始廣泛涉獵各類史書,四書五經,十三經,史記,民間話本。
而可怕的是李希顏為了研究佛教的昌盛,自教義入手,自讀佛門經典,禪、講、教三門博士,而後一把火將自家所有佛門典籍燒燬。
透過故友宋濂的舉薦,在洪武元年入京見老朱,定策天下。
隨後因為政見的不同,和李善長,宋濂、劉基反目成仇。
在淮西文人集團和浙東文人集團當道的朝廷,李希顏沒有任何可能施展自己的理想。
所以在他發動豐蘭計劃之後,李希顏極其果斷的隨他北上。
真正讓他鬱悶的是,此時他才發現打破他坐吃等死夢想的人不是老朱,而是面前這位皇子師李魔頭!
這人有病,有大病,跟當初這人的師父一樣。
在他在文華殿讀書的時候,就從他的面相心智,行為舉止,字裡行間中確定他並不是坐吃等死的人,然後在眾多的皇子之中選中了他,鼓動老朱封王就藩。
果不其然,他發現沒有辦法坐吃等死發動了豐蘭計劃,李希顏請命來了。
而李希顏之所以有如此能耐,全因為。
老朱是泥腿子出身,並沒有接受過正統的大一統,君權神授等等的儒家洗禮,而且在老朱攻入南京之前文人並不看好老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