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道題有很多種解法。

朱棖現可以確定的一件事。

無為而治,來講求治理天下,讓他明白他應該以法來管理蘭縣,而不是依靠自己的喜怒來管理蘭縣。

水至清則無魚,東方朔在說這句話的時候,也想不到這成為貪官汙吏的藉口,如果結合他所作所為,那就是他對方孝孺太過於嚴格,引來了李希顏的教導,讓他不要以絕對的方式來看待一個人。

天下是渾濁的,必須要容忍這天下之內的任何一個想要生存之人的存在,而他身為親王,也不能為了尋求志同道合,就拒絕求同存異。

而這句話的第二句,人至察則無徒,也是勸導他對方孝孺太過於嚴苛了,太精明沒有朋友,而他身在塞北,最需要的就是朋友。

我們都是芸芸眾生,誰也不肯能將人情世故,利害關係劃分清楚,趨利避害的社會必然選擇。

朱棖沒有想明白,這道題的干擾因素太多。

以他對李希顏的瞭解,想要讓這個人以典故的方式來勸導別人,基本不可能。

如果李希顏想要勸他,過來基本上會說一句

“殿下點燃了百信心中的一把火,這把火,傷人,傷己!”

如果他不聽。

“殿下還是認真思考一下,鄒忌諷齊王納諫這篇文章吧。”

李希顏絕對不會再說第二句話來闡述一個已經被拒絕的觀點了。

就跟以前在皇宮打他們板子被老朱看到,要麼辭退,要麼捱打。

這人不是一般的直,這麼勸導不可能。

而且。

方孝孺的事情就在今天發生,知道的人並不多。

李希顏怎麼可能這麼短的時間內,弄出這麼大的陣仗來勸。

再者。

李希顏跟方孝孺,八竿子都打不著。

李希顏是皇子師。

方孝孺的師父宋濂是太子師。

李希顏不可能給方孝孺說情。

關鍵詞。

天下一統。

水缸,大水塘,游魚,水。

朱棖很是頭疼,跟這道題最有關聯的,應該就是李希顏的那個紙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