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封藩同封國(第1/2頁)
章節報錯
方孝孺!
黃子澄!
齊泰!
還沒有出生的朱允炆的三大頂樑柱,支撐起來了短暫的建文四年的江山社稷,有能力!
寬刑省獄,減輕賦稅,裁減冗官冗員,改變老朱嚴厲政策都伴隨著這三人的身影。
這是合理的,而且是正確的,老朱的確越老越嚴厲。
但這種伴隨著極其嚴重的腐儒朝政,一向秉承著一種視武將如仇敵的想法。
讓李景隆這個長子繼承爵位曹國公,沒有上過戰場的人來抵擋在塞北征戰了幾十年的朱棣,就很離譜。
朱棖對這種離譜的行為是拒絕的,但這個時候的方孝孺才二十歲而已,只是一名學生,是可以被改變的。
這也算是愛之深,痛之切吧!
但不論如何,王府的財政問題還是要解決的。
自然。
朱棖的目光便落在了沈家的身上。
其實很多的問題,同樣的方法目的,換一種執行的方式,就很舒服。
“這是本王的借條,十萬石糧和你們沈家允諾本王的十萬石糧,十天之內必須送來蘭縣,要不然本王帶兵去搶了你們沈家!”
“這是本王封地內第一個沈氏商行經營文書,現在十萬百姓手中有多少銀兩你們自己清楚,沈家有什麼本事全拿出來,能賺多少看你們沈家的本事。”
“所有交易一縷記錄賬本,本王給你們沈家最大的優惠,三年內沈家在本王境內行商實行五十稅一,過後按大明律為準。”
“蘭縣沈氏商行要和沈家做切割,本王要蘭縣沈氏商行決議權,沈家佔一半參股,所有商務之事沈家負責,一應成本從本王一半收益中扣除,盈餘本王要一半收益,
你親自回去一趟吧,去告訴你們沈家的老頑固們,河西走廊三年內必通,本王只允許蘭縣沈氏商行從本王封地內通商。”
朱棖陰沉沉的帶著笑意找到了隨行北上來到蘭縣的沈家代言人,沈萬三之孫沈宏泰。
同樣的方法,目標,在沒有新生貨幣入場的情況下,只有他發給百姓手中的銀錢。
徵用銀錢以購糧再就食於民,反過來用,入場糧食讓百姓資源購買糧食再分得其中利潤。
目的一樣,過程不一樣,所呈現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樣。
慢慢減少施粥的稠度,百姓餓了自然會購糧。
目的達到了,百姓自願從囊中溢錢,藍城王府的信譽也得以保證。
而王府商行的成立控制糧價中的不法收益。
再以河西走廊這條空前龐大的蛋糕給足沈家足夠的甜頭。
他許諾給沈家在河西背書。
讓沈宏泰回去,自然想要讓沈宏泰在沈家掌握一定的話語權。
沈萬三早就死了,出自沈宏泰之口,但修建南京城的事情是真的,據稱沈萬三在修建南京城之後,想要聯營皇室成為皇親國戚,但被老朱給拒絕了,什麼好處都沒有落到,還差點被老朱給發配西南,隨後沈萬三氣鬱攻心,不久後病逝。
現在的沈家由沈萬三長子沈金打理,但老朱各種商稅,關稅的非常眼中,對待商販並不友好,所以沈家的日子並不好過。
沈家已經算是世家了,不過是商人世家,自古世家狡兔三窟,就沒有死絕的世家。
沈家會知道如何來抉擇。
沈宏泰帶著極其沉重的心情告別了朱棖,騎著快馬歸心似箭的離開了蘭縣。
朱棖暫時放下了心中的一塊石頭,日子嘛,先湊合著活著才是正事。
蘭縣現在真的只是一個破落的被夾在山川之間的破縣城,連東南一個村莊都不如,頂多就是多了一道夯土城牆,看起來是個城池!
想要讓這樣的地方鼎食鳴鐘,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不過。
讓朱棖沒有想到的是,就在他剛剛離開蘭縣,一名府兵就緊急趕來送來了一張字條。
親王臨民而治方,制衡軍事,承周封藩,納封地賦稅以資王,王供奉於帝,或三四,或四五……洪武三年九月昭,因阻而置,未廢除亦未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