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玉倩是黃玉蝶唯一的師妹。他師父此生,除去一女,便只收了他們這三個徒弟。一直以來,他們四人都像是同胞的兄弟姐妹。而餘玉倩又是師兄妹當中最小的一個,與黃玉蝶相差著七八歲。黃玉蝶可以說是看著餘玉倩一點點的長大的,她既可以算是她的姐姐,也可以算是她的半個母親。

正是出於這個原因,黃玉蝶才沒有對俞仁進行逼供,她不想使師妹受到傷害。

吃過晚飯,黃玉蝶突然向俞仁提出陪他去看看他的同鄉。

“這,不大好吧!他們是來做生意的,咱們現在可還是朝廷通緝的反賊呢!這萬一要是連累了他們……”俞仁小聲的道。

餘玉倩也趕緊道,“是啊師姐。咱們現在的身份,去見他們是不是有些不太合適。別無端的給他們帶來什麼麻煩!”

黃玉蝶擺擺手,“放心吧!泰州是我們的家,師父在此地經營多年。泰州城裡朝廷的錦衣衛和他們手下的那些明線暗線,咱們哪一個不是瞭如指掌。現在沈浩是咱們的朋友了。他的同鄉,自然也就是我們的同鄉。

同鄉來了,做主人的,哪有不招呼一二的。我已叫人在醉仙居里叫了幾道菜,一會兒咱們帶上,同去看看他們。正好也可以在沈浩的這些同鄉面前,給他長長臉,顯的沈浩交友廣博啊!”

餘玉倩聽了師姐的話,看了俞仁一眼。“師姐說的也有道理。那,咱們就去一趟吧!泰州城現在也是重災區。城裡有錢也很難買到什麼好吃的。咱們去,也正好給他們送些好吃的,也算是給你長臉了。顯的你混的好。”

俞仁沒有再反對。他知道黃玉蝶已經開始懷疑他的身份了。但越是如此,他越是要顯的坦然。

三人在房裡說了一會兒話,便有小二來報,說是在醉仙居定的酒菜已經送來了。問是不是要提進來。

“不用了。你們派兩個人給我提著。我們要去拜會朋友。”黃玉蝶說著,給了小二一小塊碎銀作為打賞。小二接了銀子,道了謝,轉身去了。

黃玉蝶向俞仁道,“走吧!沈大公子。”

俞仁開了門,才向前走了兩步,突然又停住了。“我都忘了,還不知道他們在哪兒落腳呢?”

“我知道,我來帶路。”黃玉蝶說著,跨步向前,當先給他們領路。

泰州城沒有大河,只有幾條小河連通著大清河的支流,到了冬季,就往往乾枯了,特別是這一次的。許多以前很少乾枯的河流也都出現了斷流,如果不是還井水,人們真是連吃水都有困難了。所幸,這樣的情況已經得到了改善,今春的雨水還算充分,不少去年斷流的小河,今年又開始蓄水了。雖然沒辦法馬上使田裡的莊稼長起來,但至少也讓無數的農民們看到了希望。

黃吉安他們的小船沿著一條新近蓄水的小河,直接開進泰州城。

他們也是剛剛才到泰州不久,只比俞仁他們早了一天。黃吉安領著大家在河邊就近的地方找了家客棧住下來。白天,大家便都又回到船上,準備鋪開攤子做生意。

這一趟,他們名為貶茶。其實也帶了不少的日用品,特別是江南的棉布。大家於是就在河邊的空地上支起了攤子。來看的人,到也不少,只是買的人不多。幾乎都是看熱鬧的。

不過,生意的好壞,黃吉安倒也不在意。反正他們此行,最主要的目的也並不是為了來賣這些東西的。

相對於濟南府的荒涼和飢餓,泰州要顯的好那麼一些。

透過黃吉安一天的打探,得知。其實,並不是泰州的災情比濟南府輕。而是因為泰州有一位極重民生的退位高官。雖然他已至仕在家,但早在旱災發生之初,此人便多次上表朝廷,希望可以發糧賑災。

雖然朝廷最終並沒有給他們發下糧食,但是這位仁兄也並沒有就此罷休。他糾集了泰州城裡重要的大戶鄉紳,安排他們用船走運河到江南一帶買來了不少糧食,並託人幫他們打通這一路的水路關係。

由於銀子吃緊,他們所買的大多都是江南人不大愛吃的各類粗糧。但正是這種粗糧,救活了無數泰州城百姓的命。

可是,由於錢糧有限,他們無法顧及太大的範圍。因此,對於外地的流民,他們大多也是並不施賑。也因為如此,那些從外地跑來的流民,幾乎沒有人進城,而是直接投奔了城外的幾處施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