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山候死去的訊息和死去的真相就像風一樣迅速傳播,訊息傳播到哪裡,哪裡的百姓和軍隊就會爆發,除了王漢有預料,誰也沒想到事情會變成這樣,百姓和軍隊團結一心的想要為鼎山候報仇,氏族豪強和諸侯們幾乎都倒了黴,運氣好的被抓了起來,運氣不好的便被憤怒的百姓和軍隊殺死,能夠逃掉的人渺渺無幾。

得到王漢的指示,戲志才馬上便命令幷州的軍隊行動了起來,在一個月的時間內便迅速統一了各地爆發的百姓和軍隊,安撫好了百姓,收編了各路諸侯譁變的軍隊,同時戲志才按照王漢的命令,打著為王漢復仇的名義再次開始了大徵兵,而且這次徵兵的數量高達兩百萬。

因為鼎山候的死,各地百姓響應者眾多,徵兵開始不到半月,便徵招了兩百萬軍隊。加上幷州的軍隊和收編各路諸侯譁變的軍隊,兵力達到了三百多萬。(東漢末年人口有五千萬。這裡因為主角的原因,百姓受到戰爭的影響並不大,所以人口只會更多。)

曹操在半月後帶兵回來了,曹操並沒有像戲志才想的那樣擁兵自重,確實只帶了六萬軍隊回來,而且回來後立刻便去防備其他異族,完全沒有二心的行為。其實曹操知道,王漢對他一直有防備,哪怕現在王漢死了,也必定留了對付他的辦法,他不能跳出來,否則那些諸侯的下場就是他的下場。

而且就是他想反,他也沒有條件,軍隊一直是被趙溜四人掌控著的,而且除了少數一些效忠他的人,他也沒有軍心。

………………………………………………

一個半月後,鼎山候的屍體終於被運送到了司律的洛陽城,這一天,無數的百姓前來為鼎山候送行,洛陽城中百姓穿素衣,掛白燈,整個洛陽城都在哭泣。似乎就連上天也被悲慼感染,降下了大雪。

看到王漢的屍體,戲志才揉了揉眼睛,簡直不敢相信,屍體和王漢一模一樣。他也不得不佩服王漢的手段,簡直是以假亂真了。

“可惜了一代天驕英雄,天妒英才啊。”曹操惋惜的說道,在他的心中是很佩服王漢的,對於王漢的死,他也感到惋惜,同時也感到慶幸。惋惜鼎山候的才智武功,如果鼎山候活著,不知民族將在他的帶領下強盛到何種地步。又慶幸鼎山候死去,他們頭上這座壓著他們的,不可撼動的大山終於倒下了,這對他們來說是一個機會。

…………………………………………

夜,洛陽的會議殿中,在戲志才的邀請下,王漢的手下們除了防守草原的趙溜,週期兩人外,都聚集到了會議殿中。

“今天我讓大家來這裡,是為了商討今後我們該如何。”戲志才見所有人都到齊,說道:“主公曾經留下了三封密信給我,第一封密信中吩咐讓在下再徵兵兩百萬,此事已經完成,並且武器和子彈在主公去殺袁術前便已經準備好了。第二封密信便是讓我等訓練好軍隊就立刻對周邊所有異族用兵,要麼征服,然後融合,要麼趕到更遠的地方去,不然就滅亡,這也是大量徵兵最重要的原因。第三封密信是指引我們改革的,另外主公還留下了兩本未寫完的書籍,其中一本寫出了時代發展需要怎麼做,怎麼發展,同時包括了對醫生和醫療制度的改革,對制度的改革,對農業的改革,對軍隊的改革,對陋俗的改革,對培養人才的改革,以及很多種改革,這些改革都是要循序漸進,分為數次甚至十數次來改革,改革一次比一次好。(這裡不詳細說,不湊字數了。),另外一本未寫完的書籍則是主公對科學,數學,文字,武器,自然的見解和培育高產糧種的一些方法,可惜的是這兩本書都未寫完。如今我把這三封密信傳閱給大家看。”

說完,戲志才從懷中拿出了三封信,遞給了右手邊的黃承彥。

“確實是主公親筆。”黃承彥看過後,點了點頭,把信件遞給了下一個人,很快大家都看過了信件。

“戲志才,主公留下的那兩本書呢?”黃承彥問道。相比這三封密信,他們更重視那兩本未寫完的書。見識過鼎山候的各種改革和驚天的才學,他們知道,那兩本書即使未寫完也必定是驚世之作,對國家和民族必定十分重要。

“兩本未寫完的書都暫由在下保管。”戲志才聞言說道:“在大家觀看之前,要先立下規矩,並且實行新制度後才能觀看。”

“什麼規矩?”聞言曹操問道。大家也都看向了戲志才。

戲志才說道:“第一,不許外洩給任何人,第二,除了保留兩本手抄本外,不許任何人用任何辦法抄錄,默背。第三,無論是誰,今後想要觀看,必須得到四分之三的代表同意,才能看手抄本,同時限定觀看的時間。第四,不倫任何情況,都不允許它國的任何人觀看。”戲志才說道:“這四條規矩也是主公寫書時留下來的,都沒有異義吧。”

聞聽是王漢留下的規矩,大家都點頭同意。

“手抄本和原版有很大區別吧?”曹操抓住了關鍵。

戲志才聞言點頭說道:“沒錯,手抄本上有部分非常重要的東西並沒有寫上,這也是預防外洩的方法,只有為百姓,為國家做出巨大貢獻,得到所有人信任的人,才能看原版。”戲志才解釋道:“因為主公曾經說過,這兩本書可以讓我們領先其他任何國家幾百年,幾千年,成為最強大,最鼎盛的國家,沒有之一。”

聞言,大家都點了點頭。

“另外,主公曾經說過,國旗將定為紅色,讓國人不要忘記戰亂的鮮血歷史,不要忘記華夏民族的骨氣和血性。”戲志才說道:“大家也沒有異義吧。”

……………………………………

公元二零二年九月。華夏的制度改革已經完成兩年半時間,草原也成為了華夏的大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