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國考殿試,經過重重選核,脫穎而出七位考生,眾卿周知,此次國考由陸尚書擔任主考官,與往年相比,有所不同,陸卿做了調整與改革,朕也看過這七位考生的答卷,確實是讓人耳目一新,才能畢露,既然國考改革效果顯著,那麼就該貫徹到底,所以,此次殿試與往日應也標新立異,至於怎麼個標新立異法,陸卿,國考變革由你推出實行,這個標新立異的殿試任務就交給你了。”

楊潛仁正襟危坐,侃侃而道,對於久經殿試的他來說,不知道主持了多少場,次次時間冗長,過程漫長,無外乎考些詩詞歌賦,政策看法,實屬乏味無聊,現在找到了李小天這個愛操持且有能力操持的主,這個甩手掌櫃不做白不做。

“臣領命。”

李小天起身拱手禮拜,自己本來做好旁觀者的準備,沒料到楊潛仁做起了甩手掌櫃,直接把殿試任務推給了他,最重要的是,還沒有提前通氣,這就讓李小天有些措手不及了,只能臨場發揮,硬著頭皮接下殿試的主持。

“陛下,萬萬不可!”

李小天剛剛應下,費勁連忙出言反對。

楊潛仁問道:“太傅,你有何異議?”

“陛下,國考殿試,向來都是由一國之君親力親為,由臣子代辦,從未有之,不合禮節,望陛下三思!”費勁勸慰道,聲音誠切。

楊潛仁不以為意,道:“朕都說了,殿試改革,既是改革,當然是前無古人。”

這時,低頭抱手的費勁給了坐在其下位的禮部尚書一個眼神,禮部尚書立馬心領神會,起身禮拜,道:“陛下,臣以為費太傅所言甚是,國考殿試,國家大事,關係國運,若由尚書主辦,且不說不合禮數,如若傳了出去,只怕是會影響聖威!”

大臣們接二連三的唱反調,讓楊潛仁這個甩手掌櫃有點難當,心情頗為不悅,直接放話厲聲道:“如果朕非要陸尚書做殿試主考呢?!”

群臣聽得,不約而同地站起,異口同聲地頷首而道:“望陛下三思!”

當然,李小天是沒有站起來的,因為這是楊潛仁和那些大臣在爭禮,他對這個主考殿試是無所謂的,甚至於心裡還略傾向於反對他主考殿試的大臣,誰不想過得輕鬆自在點呢?

與此同時,考生們的神態就沒有李小天般鎮定自若了,有些侷促不安,這也難怪,他們不過是一介書生,初入王宮,就見如此場面,還事關己身,可以理解。

不過,在場之人,若論最表現最灑脫的還是那位綏靖侯,不僅一副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模樣,而且還自飲自酌,儼然身處事外。

值得一提的是,位於楊潛仁下兩側的太子王子亦是均未表態。

群臣的反對,楊潛仁暫時未與理會,反問身下四子,道:“你們四個呢,有什麼看法和想說的?”

本來呢,四人抱著誰也不得罪的想法,不主動表態,誠然,他們也沒有自己的態度,想穩坐釣魚臺,而楊潛仁顯然已看出他們心底的小九九,當老子自然是瞭解自己的兒子的,雖說知道他們成不了啥大是氣候,可望子成才是父母天生的期望,心中尚存有些許幻想,希望他們之中能有自己獨立的思考,哪怕這個想法不夠讓人滿意,所以才會有此提問。

四人聽到楊潛仁主動問話,一時不知如何作答,面露難色,面面相覷之後,四人心有靈犀齊聲道:“父王三思!”

楊潛仁失望地嘆了口氣,頗有些恨鐵不成鋼的意思,看著滿朝文武都在協求他三思,龍顏不悅,忽而看到坐在末位自酌的綏靖侯,揚聲道:“都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綏靖侯,拓跋缺,你有什麼見解?”

拓跋缺?!

聽到這三個字,李小天只覺茅塞頓開,拓跋姓氏是蠻荒貴族專姓,足以說明這位綏靖侯並非秋國人,應該是來自蠻荒,再聯想綏靖二字的含義,也就是說,他極有可能是蠻荒一族派送過來的質子,這也就難怪其作為侯,府宅寒磣,地位底下,處處遭冷眼。

拓跋缺起身禮道:“陛下,外臣以為,禮字不單是繁文縟節,更重要的是道理,陛下所言,陸尚書才能顯著,尤是在變革方面,此次國考他又是主考官,陛下認為殿試由他舉題,水到渠成,合情合理,而眾臣以為殿試由古至今都是陛下親試,破了不成文的規矩,不合禮節,這就好像一條常走的道路被泥石流淹擋了,難道我們非要開山闢流把其挖乾淨,不能選擇繞道而行嗎?所以,外臣覺得陛下有理,不拘一格,高瞻遠矚。”

“看看人家,講事實,擺比喻,有理有據的,再看看你們,一個個就知道陛下三思,陛下三思,想要讓朕三思,麻煩諸位說出點有用道理來讓我三思,好嗎?”楊潛仁質問,片刻後,長舒一口氣,繼續道:“朕給你們三息,還站著的,不願坐下的,朕也不為難你,只要你能講得出像綏靖侯那樣能讓我信服的道理,朕可以親自主考,但是,萬一不同意又說不出的,朕就權當是耍無賴了,朕可不養無賴之徒。”

一時間,群臣啞然,面對楊潛仁的慍怒,說不懼怕是不可能,眾臣都想坐下,只是剛站起來又坐下去,未免太有些牆頭草了,再則,帶頭異議的還沒坐下去,他們這些附議自然也不好就坐,況且,也不相信陛下會責罰他們,畢竟,法不責眾嘛,反正就是看大風向就行了。

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首先坐下的竟是太子楊真,對於這個父王,楊真還是頗懼其威嚴的,若是放在柳絲絲還在位王后的時候,楊真或許還從容些,再怎麼,也不會第一個主動聽話落坐,可是現今,柳絲絲因惹楊潛仁龍顏大怒而被打入冷宮,王后說撤就撤,楊真確時害怕楊潛仁冷不丁地把他這個太子也給廢了,有此顧慮,理所應當。

太子一坐,眾臣立馬找到了臺階下,緊接著,費勁等一重臣也隨後坐下,最後,大家都紛紛入位。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這不是骨頭作癢,找訓嘛。”李小天心中幸災樂禍暗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