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二治舞弊
章節報錯
李小天在巡考的時候,他就已經發現了章算,而章算呢,自是李小天下馬車開始,就已經發現主考官便就是當初視察幽州的戶部尚書,兩人之所以沒有互相打招呼,李小天主要是怕影響到章算,如果他當眾與章算打了招呼,被他人看到,章算即便是憑真材實料透過初試,也難免會受到非議,而章算心中想法與李小天的想法一模一樣,不想讓別人覺得他是關係戶,更擔心給李小天帶來麻煩,故而兩人只是以眼神示意。
自是幽州金礦之事後,章算對李小天本就相當崇敬,如今又見李小天對國考嚴肅整頓,對其更是佩服得簡直無以加復。
話歸正傳。
國考初試既畢,舞弊人員悉數處置,試卷也已收,接下來就是評卷工作了。
對於評卷,比起往年,李小天亦是做出了相應的小改變。
李小天把閱卷的老師分成了陣列,各組都要把考卷打一遍分,評卷之後,只要各組之間的評分如果相差太大,需要重新再評分,多輪評分的制度,可以大大地減少個人主觀臆斷,最重要的是,即使有考生對閱卷人員行賄,大抵是難以成功,此之改革,能夠顯著地提高國考的公平性。
國考初試,所考的內容幾乎都是書本上,什麼詩詞,什麼禮經,什麼律法,所以評卷工作並不太複雜,這些作為精心挑選來參加國考的考生,只要心態良好,書本理論,應是不成問題,所以,評比重點主要都放在了書寫之上,以及更加關鍵的壓軸的臨場發揮所寫的詩詞之上。
大學士書閣,臨時徵用的評卷場地,有許多大學士內閣人員參與評比工作,人數不少,如火如荼。
大半天之後,評卷已進入尾聲,不得不說,李小天這一套小改還是頗有成效的,果不其然,各組評卷分差過高的亦是不少。
評卷,李小天並沒有全程陪閱,而是把評分有大差別的考卷放置一起,自己專門評看,結果,發現評分虛高的不少,如果說監考人員是明目張膽地協助考生作弊,那麼閱卷人員的舞弊就比較含蓄了,雖說各考生的答卷都糊了名,但是,真是處心積慮地舞弊,方法亦不在少數,比方說,所寫的詩出現特殊的詞,還有提前瞭解考生的筆跡,如此一來,就輕而易舉地知道那張答卷所屬賄主了,何況評卷人員都是飽腹經書之人,對此等頗帶職業對口的作弊,自是不在話下。
正所謂,下壞壞一個,上壞壞一窩,監考員敢如此肆無忌憚,作為更高職位的評卷人員,自然也是好不到哪裡去,放在往年,興許尚能矇混過去,可撞在今年,主考官換成了李小天,即使現在已成為修士,可畢竟曾經是一名實實在在的白面書生,文人風骨還尚餘存,深知寒窗苦讀的書生的苦累,頓生同理心,於考生也好,於己位也罷,此番整頓,勢在必行。
李小天做事向來不拖泥帶水,在整理好分差高的可疑答卷之後,叫來給高分的評考官,質問他們給高分的理由,一個個都閃爍其詞,支支吾吾,完全說不出個所以然來,即便如此,他們否有一個齊心合力的共同點,就是打死都不承受自己收受賄賂,因為作為國考評卷老師,深知其中厲害,輕則牢底坐穿,重則家破人亡,反正只要拿不出來實質性的證據,光憑主觀推測,絕對是不可能將他們所正法,因而這般,他們只需死鴨子嘴硬便可,料定李小天無法將自己奈何。
自是從做主考官的那天開始,李小天就已經設想了國考的各種腐敗的狀況,這種情形當然也包含其中,李小天也已早有對測。
首先,李小天撕掉了了可疑試卷的糊名,找來試卷的所屬考生,在李小天的詐話下,這些考生倒也算是見過世面的人,沒有輕易就範,畢竟能夠且敢賄賂評卷人員的人,家庭背景又豈能一般?但俗話說得好,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隨後,李小天找來一份新的考卷,讓這些含舞弊嫌疑的考生重新測試,很簡單,不求他們的答卷能夠與始考的不差分毫,但是必須使用另一種字型來作答,倘若評卷官所打的分數與方才所屬考生答卷一致,就能夠證明自身清白,反之便算舞弊之罪。
李小天的這一狠招,不僅打了考生一個措手不及,還讓同流合汙的評卷官心生忐忑,顯而易見,對於這些不學無術的富裕公子哥來說,簡直難如登天,一個個面露難色,無人敢動筆。
打敗敵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讓敵人自己打敗自己,從內部瓦解,李小天深諳此理,見得眾人皆是面面相覷,也懶得和他們再磨蹭,直接給出選擇,道:“只要你們供出所賄賂評卷官的名字,便是算你們迷途知返,浪子回頭,戴罪立功,不予追究,否則,我只能依法處置了,別以為你們背景強硬,一言不發,就能安然無恙,溫馨提示一下,你們的背景是各自的家族,我的背景可是當今陛下,是整個秋國。”
此話一出,考生皆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評卷官中大半惶恐不安。
“大人,此話當真?”
終於,考生中有人忍不住問道。
“一言既出,駟馬難追。”
李小天丟擲名言以作回應。
人是最講究趨利避害的動物,對於行賄的考生來說,無罪便是大益,於是乎,紛紛指出所接受自己賄賂的評卷官,各評卷官立馬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對著李小天不
停地求饒懺悔,更有甚者,響亮地打耳光扇在自己的臉上,苦肉計演的相當到位,嘴角都滲出鮮血了。
李小天呢,完全不以為意,毫不誇張地說,秋國現今觸目驚心地腐敗,這些傢伙絕對是功不可沒,可謂是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作為評卷官,國考選拔人才的重要位置,不以真才實學為準則,卻以行賄多少為條件,膽敢行賄評卷官的,人品可見一斑,以至於才會滋生出如此之多的貪官汙吏,簡直就是害群之馬,禍國殃民,必須及時清除。
心想身行,於是乎,李小天一聲令下,評卷官便是被士兵拖帶而去,任憑其哭天喊地,終是逃不過鋃鐺入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