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十四年,瞿能兒子瞿鬱與盛庸兒子盛震兩位大明新一代主要將領聯手大破賽德義王朝的黑茲爾汗,當時盛震做為前鋒,還築以景觀,震驚中亞。

訊息很傳到西亞,所有各大王朝都驚呼,蒙元又來了。

當年蒙古橫掃歐亞大陸,到處屠殺,築以景觀,令各地聞風喪膽,沒想到時隔多年,明軍又來這套。

好在盛震之後沒再幹過,但你還沒別說,自從他在拉合爾城築以景觀後,還真有效果,明軍進展順利,沒有多少人敢像拉合爾總督一樣,拼死抵抗,很快平定了賽德義王朝。

接著朱高煦往中亞連番調動,從洪熙十四年到十五年,先後十五萬明軍從各地進入中亞,戶部更是移民十五萬戶。

短短一年多時間,大明帝國的國家機器轟然運轉,約七十萬漢人湧進賽德義王朝(印渡)所在。

洪熙十五年末,徐安、沐晟兩人率明軍,從交趾和雲南、馬六甲三路齊攻,滅暹羅。

自此,大明已經完全打通了和中亞的聯絡。

進入洪熙十六年初,朱高煦設泰羅省,由孟加省總督張輔為兩省總督,巡撫為錢巽,總兵為趙青。

大明在最近幾年的佔領地都新設了總督和巡撫一職,五年輪換。

其中孟加省和泰羅省由張輔為總督。

陳文原為新德里總督,但在洪熙十六年,又兼阿漢省總督。

原阿漢省總督為當地人扎布林,那是明軍剛剛佔領阿漢省為了穩定當地統治而設,如今已經過了幾年,朱高煦找了個理由撤換了扎布林,由陳文兼兩省總督。

此時大明在西部和中亞,有三大總督。

沙州總督寧王(還有幾個月,就五年到期,朝廷準備以周王三子朱有烜接替,已經前往沙州的路上。)

沙州負責範圍,基本包括後世新、西、青、蒙大部份區域,原本地廣人稀,朱高煦連續往這邊移民了五年,幾十萬戶,兩三百萬漢人被移到此處,現在像沙州、赤金城、莎車等城,經過多年擴建,都是巨大宏偉,人口數十萬。

新、阿總督阿文,負責的地方包括後世印渡、斯里藍卡部分、巴雞斯坦、阿富漢部份,這邊剛征服不到二三年,有些地方才征服不到一年,朱高煦往這邊移了有二十多萬戶,上百萬人,但其中有部份是馬六甲交趾等地的原居民,當然現在也算是漢人。

秦、孟總督張輔,主要負責包括後世孟加拉、暹羅、面墊、老屋等地,這些地方明軍佔領的比較晚,大部份都是在這一兩年內征服,少量被征服了四五年,目前朱高煦正在往這些地方移民,用來鞏固統治。

同時今年朱高煦給張輔目標,兩年內,把當地原居民,移二十萬戶到沙州,填充大明西北部人口。

總之明軍佔領各地後,已經有一套熟練的處理過程,全是按朱高煦以前來。

第一步是清除反抗力量,而反抗力量,通常都是當地官員,王室後裔,還有富商,只有這些人,喜歡搞事情。

朱高煦當年在交趾已經做了表率,現在也是大明標配。

全部清除,明軍進入各王朝後,當地王朝王室也好,官員也好,富商地主也好,要麼清除殺掉,要麼抓走做礦工,總之就是一個不留。

只留普通百姓和工匠、醫生等中下層。

然後在清除的過程中,收刮各王朝全部財富,再把田地分給普通百姓。

這一套幹完後,基本各王朝反抗力量已經被掃了七七八八。

歷史上蒙古人征服之後,通常就是除了工匠外,無差別殺。

殺的人心慌慌,到處驚恐,所以容易引起同仇敵愷之心,你反正破城後,全部要殺,大夥自然全力抵抗。

明軍現在只針對貴族王室和富人,那老百姓挺樂意看到的。

殺完後還分田給老百姓,老百姓更高興了。

接著明軍第二套流程開始,因為中亞也好,西亞也罷,信仰各不相同,民族林立。

所以繼續清除,什麼寺什麼廟的,全部夷平,沒收財富,想蒙面的不許蒙面,一切穿戴從漢化。

這次想反抗的連當礦工的機會都沒有,全部格殺勿論。

此時中亞西亞從坲到衣的轉變過程中,在歷史就是以暴力而推動,都是用屠刀和鮮血來完成。

這波清除完後,基本當地也沒什麼抵抗力量。

然後明軍開始第三步,全盤漢化,學漢字,說漢語,同時沿用以前的政策,學會漢字,懂漢語,頒發漢人身份,還能享受福利,甚至當官,有些地方每年還有名額限制,不是有一百個人能熟練說漢語,就能得到漢人身份,從而鼓勵各國百姓爭搶漢化。

整個三步,大概需要五到十年,基本上十年之後,佔領區內就不會有其他文字資料,可能私下有些人還會說民族語言,但公開場合肯定不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