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熙十四年九月,京師。

朱高煦在華蓋殿召見兵部尚書和司令部、後勤部等軍將。

這次議事的主題還是輪換,大明現在有近兩百萬軍隊,但很多地方是不用打仗的,所以朱高煦要求每年輪換。

最近大明用兵的地方主要有印度一帶,和孟加拉王朝附近,屬於中亞片區。

現在孟加拉王朝被滅,以後整個用兵的方向只有中亞和西亞。

“打下賽德義王朝後,其他的黑羊王朝,白羊王朝、沙哈魯,甚至是奧斯曼,都會受到震動,咱們擴張的步伐,所有王朝都會看的清清楚楚。”此時朱高煦緩緩道:“如果不出意外,這些王朝會想辦法聯合起來,一起對抗咱們。”

“錦衣衛已經有細作傳來訊息,沙哈魯已經派信使去了黑羊王朝。”

“如果各大王朝聯合起來,咱們在阿漢省附近的十五萬兵馬就不夠用了。”

朱高煦決定,從今年起到明年,再從各部抽調十五萬兵馬往西,支援阿漢省。

同時成立新德里省(印度),設總督,巡撫,總兵。

新德里省總督為陳文,巡撫為高賢寧,總兵為李賢(李彬兒子),朝廷先往新德里集合十五萬兵馬,用以鎮壓當地反抗,鞏固統治,同時可以防備各大王朝。

目前大明不準備先動手,用是先吃下新德里省為主,等穩定一兩年,再往波斯進發。

議事發完後,朱高煦沒讓他們先回,而是帶著眾將來到華蓋殿外,眾人疑惑不解。

很快,大夥跟著皇帝來到某處,這邊有很多泥匠在這,正在用一塊塊的青磚搭建什麼,看起來像小段牆。

邊上有人和著稀泥,對,在眾將看來,那就是一團稀泥。

“這叫水泥,嗯,勉強叫水泥吧。”這時皇帝說了。

大夥面面相覷,顯然第一次聽到這新詞,不過皇帝經常說出新詞,大夥也習以為然。

洪熙元年朱高煦剛登基就想造水泥了,但當時太忙,先要穩固統治,提升國力,就先把這事放了放。

洪熙六年,朱高煦正式開始研製水泥。

古代的建築在七世紀時用石灰石砂槳,到南北朝後發明了糯米攪和石灰槳,這個方法一直用到明清,很多磚牆還是糯米石灰槳建成的,能歷經數百年。

而水泥也只需要三種原料,石灰石、粘土和鍊鐵的礦渣,更講究的,可以再用熟石膏調節水泥凝固速度,也可以不用石膏。

可朱高煦儘管知道這三種原料,並集中大量的工匠來試製,也經過了很多年。

石灰石好找,古代建城就用到這些,粘土也有,古代都用粘土配做造陶瓷土,鐵礦渣更多了,大明鋼鐵現在產量驚人,估計佔全世界七八成,鐵礦渣要多少有多少。

三種原料數不勝數,但製作過程曲折離奇,首先配比這關就難過。

火藥配方好歹是一二三,就算不是歷史文愛好者,估計也能記的住。

水泥配比完全只能靠多次試驗。

朱高煦記得穿越前看過一篇製造水泥的古法,作者寫的很簡單,隨便配配就好像成了,真正讓他弄起來發現極難。

經過近幾年的試驗後,才最終發現,石灰石25%左右,粘土和礦渣加起來75%左右是最好的比例,或者說最適合這個時代的比例。

這幾年中還需要證實,誰先和誰配比的問題。

因為石灰和礦渣可以先配,粘土和礦渣也可以先配,石灰和粘土也能先配。

朱高煦根本不記得誰和誰先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