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7章 皇帝說了不算(第1/2頁)
章節報錯
洪熙元年朱高煦就想幣制改革,因為當時大明寶鈔非常不值錢,於是他下令,在洪熙二年,停止新造,加快回收。
結果後來發現又不對勁了,到洪熙四年時,市面上寶鈔越來越少,又慢慢變的值錢起來。
於是朝廷開始控制寶鈔投入,經過幾年摸索,目前朝廷每年新造大概幾千萬貫左右的寶鈔,同時回收約等量的舊鈔,然後看情況選擇銷燬或投入,現在終於把一貫寶鈔維持在一貫銅錢上面,就算偶爾有些波動,也來回不大。
簡單來說,看市面上的匯率來決定投放和回收數量,從而維持兩種貨幣的價格,最近兩年,基本都在一貫兌一貫,上下浮動不超過一百文,這讓寶鈔的信用和價值得到了維護。
但朱高煦又考慮到一件事,現大明無論官員,軍將還是兵士,工資都是發錢比較多,發糧比較少,他要考慮到發工資的事。
再加上現在大明商業超級發達,這意味著,銀行和貨幣改制也到了迫在眉及的時候。
眾文武跟著皇帝沿著河走,皇帝一邊走一邊道。
“去年朝廷印發了三千萬貫寶鈔,最大面值為一百貫,得到天下商人一致好評。”
大明寶鈔以前最大面值才一貫。
而現在大明海外貿易非常發達,很多商人去經商都要帶著半船半船的銅錢加銀子,非常不方便。
朱高煦推出一百貫的寶鈔後,在海邊各發達港口,和海外非常搶手,得到商人狂贊。
戶部尚書夏原吉馬上道:“陛下可不能學南宋。”
南宋後期在史彌遠掌權時,每年新發幾億貫會子(雷同寶鈔)一貶再貶,最後達到一比六左右的比例,一貫會子,只值一百六十文銅錢。
朱高煦心想,你們原本的明中後期,更離譜。
“夏尚書放心,朝廷時刻關注市面上流通的寶鈔,不會超印。”商業部尚書沈濟立刻回應。
“寶鈔的信用從洪武跌到永樂,咱們用了七八年的時間,才重新建立起來,千萬不能前功盡棄。”朱高煦這時語重心長道:“朝廷在這方面,一定要有信用,萬萬不可隨意超發。”
你超發了就是損害百姓利益。
打個比方,現在百姓手上一百貫的寶鈔可以換一百貫銅錢,或一百兩白銀。
你突然超發兩億,一百貫寶鈔立刻只能換十貫銅錢,百姓也好,官員也好,商人也好,誰寶鈔多誰就血虧。
眾大臣未必懂這些金融道理,但有些人還是點頭認可。
因為一百貫的寶鈔出來後,很多人家裡都有,大夥肯定不願意寶鈔貶值。
此時他們已經來到一個巨大的工廠,老遠就聽到沉重的撞擊聲,皇帝來了之後,楊元峰示意裡面慢慢停下,這才恢復安靜。
眾人跟著皇帝魚貫而入。
迎面就能看到一部高高的機器,這機器有點像他們打仗時用的配重式投石機,但看起來更加先進。
“都來看看。”朱高煦招呼大夥圍觀。
接著向楊元峰點頭。
楊元峰一聲令下,有人把兩塊薄薄的金屬放進其中,一塊像銀,一塊像銅。
接著轟隆一聲巨響,把現場很多人嚇了一跳。
一塊沉重而巨大的金屬塊從天而落,重重碾壓。
接著有人看到遠處好像有絞繩連線在河邊的水車上,一點點把鐵塊又拉了起來。
下面出現十枚銀幣,十枚銅幣,還有一些邊邊角角的立刻被拿走。
銅錢大夥都能看出來,沒想到現在開始鑄銀錢了。
“陛下,這是銀錢嗎?”有人問。
“銀幣。”朱高煦道。
洪熙通寶銀幣很快到了諸人手上。
有一錢,五錢,一兩,十兩四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