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官方科舉考試費用構成:主要包含考生赴考路費與試卷費資助、貢院修建與維護、考務、宴賞、科舉錄刊刻與進士題名碑建造等支出。

科舉考試經費來源:主要有財政撥款、徵派銀兩、學田、分攤、社會捐助等途徑。其中,官方財政撥款主要有官帑、羨餘、贓罰、贖鍰等名目;分攤主要見於貢院修建、維護和考務費用中;徵派銀兩主要以徵派科考、鄉試以及會殿試用銀為主;社會捐助的主體為官紳,形式為捐俸或捐資。官方財政撥款、徵派銀兩、分攤是基礎,處於主體地位;學田和社會捐助作補充,處於輔助地位,二者共同構成一個較為完整的官方科舉考試費用來源體系,為科舉考試的順利舉行提供了相對充足的經費保障。

現在街上鬧事後,朝廷打算所有費用由考生分擔,這訊息傳出來,天下學子們再次震驚。

江南一帶是考生最多,鬧的最兇的地方。

三月下旬,江南學子史鵬飛等四五個人到處聯合,約了幾百個讀書人打算在蘇州街上聚會鬧事。

不料他們上街當天,當地百姓和商人也紛紛上街。

皇帝給蘇州降稅,還要為出徭役的百姓支付工錢,已經得到大量百姓的支援。

商人們不服氣自己要交稅,學子還想優免,雙方立刻在街頭對恃,接著人群中不知是誰先扔了個臭雞蛋到商人這邊,然後雙方立馬打了起來。

學子們自然被百姓和商人的聯合隊伍打的鬼哭狼嚎。

混亂中,不知是誰動了刀,一刀捅殺了史鵬飛等幾個帶頭學子。

訊息傳出,朝廷震動,皇帝大怒。

事發後,朝廷抓捕了當地幾個商戶,說他們暗中指揮殺手,捅殺史鵬飛等學子。

其實這幾個商戶是蘇州地區,最反對交商稅的幾家。

然後皇帝各打八十大板。

讀書人的考試開支,還是朝廷出錢,但是優免沒有了,商人們還是要交商稅,百姓有部份徭役,會支付工錢。

訊息傳出,百姓振奮歡應,商人們無奈,讀書人勉強接受。

朱高煦在處理這件事的過程中就幾個字:“快,準,狠。”

錦衣衛在茶樓散佈訊息時,就開始注意,哪個地方反應最激烈,誰反應最激烈。

反對最激烈的學生和商人們,錦衣衛率先鎖定。

然後殺的殺,抓的抓,不等他們把事情鬧大,最快的撲殺這股苗頭。

你還想優免是吧?殺。

你不想交稅是吧?抓,抄家。

帶頭的學生和帶頭的商人被殺被抄家,其他人就老實了。

四月初,商稅在京師和江南沿海府州先行。

四月初二,錦衣衛從皇城西華門西側的太平街開始,沿著北街口,一個個商鋪找過去。

上午巳時(九點)左右,兩個錦衣衛和一個戶部的兩個官員來到第一家商鋪。

這兩個戶部官員,一個是戶部正六品主事,一個是從九品司務廳司務。

明朝的編制,戶部有主事有五六十人,司務只有兩個。

朱高煦暫時為了徵稅,將主事、司務、員外郎等,戶部大小官員近百人,分為五十組,在京師各街上與錦衣衛搭檔,每兩個戶部官員,配兩個錦衣衛,四人為一組。

第一組四人從平太街第一個商鋪開始,這邊是個布鋪。

錦衣衛總旗常昆,找來商鋪老闆:“以前朝廷所收的各種稅,現在都取消了,以後你的商鋪,只有商業稅一項。”

老闆一臉無所謂,因為他聽到江湖訊息,好像商業稅不是很高。

“你這白棉布賣多少一匹?”有戶部官員這時問。

“1.2錢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