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皇帝在御門聽政之後,再次於武英殿召見了一些軍將,有李遠、李彬、郭亮、徐忠、瞿能、盛庸、平安等將。

還有一個特殊的將領,即張輔。

武英殿西側原本是浴德堂,用來泡澡的地方,現在被朱高煦拆了,浴堂直接搬到乾清宮裡。

這邊現在有個巨大的世界沙盤地盤,佔了武英殿一半地方,為此,朱高煦還專門拆了一些隔牆才放的下。

“朕能打贏討逆之戰。”朱高煦看向諸將:“除了諸將幫忙,將士用命,慶幸還有源源不斷的錢和糧。”

除了郭亮,其他人都紛紛點頭。

討逆戰最成功的地方,就是陛下先取安南,再攻佔城和吳哥,以當地的錢糧,源源不斷支援前方。

如果說僅靠雲南這巴掌大的地方,朱高煦早就被朝廷剿滅了,因為到後面漢王的幾十萬兵馬根本養不起,更別說給官員雙餉來拉攏人心,還有各種宣傳戰了,這都是需要錢的。

“洪武時,太祖經常打草原。”朱高煦這時開始科普了。

“洪武五年,太祖以徐達、李文忠、馮勝為帥,各領五萬明軍,分三路北伐。”

結果兩路大敗,徐達更是被王保保重創,遭到軍事生涯中最大的敗仗,只有馮勝部將傅友德超常發揮,打出河西七捷。

但這戰之後,明軍集中全國的戰馬損失殆盡,元氣大傷。

“要不是王保保之後病逝,以後草原上會發展成什麼樣,還真不知道。”

朱高煦緩緩道:“我大明北伐,損兵折將,消耗巨大,動則失去數萬戰士,傷害了數萬的家庭,喪送了十餘萬的馬騾,可謂得不償失,勝也是敗。”

眾將臉色嚴肅,都隱隱猜到皇帝的意思。

“草原要打,要佔,但也不是現在,要看情況。”

“朕說句難聽的,咱們就是在草原上徹底打敗了他們,現在也無法完全佔據,最終他們還會捲土重來。”

這次眾將紛紛點頭,是這個道理。

草原上地廣人稀,不好防守,大明農耕文明,非常不適應,也不可能大量的往那邊移民,沒人願意去,去了也適應不了,不可能拋棄種田去養牛羊的。

“但是這裡就不一樣。”朱高煦這時把手往南洋、東本(本書不稱日\\本,稱東本)、高麗(已經不叫高麗了,咱們書中還是先叫著),特別占城以西和以南的暹羅、大馬包括馬六甲一帶。

“打這些地方,都可以用水師運輸,省時省力又省錢,而且這些地方與咱們大明相似,打下來只要移民,不但能生存,還能守住。”

“更重要的是,打草原是種巨大的消耗,而打這些地方,就能得到源源不斷的錢和糧、人口,甚至還有數不盡的小娘。”

“哈”眾將齊齊笑了。

郭亮身為朱棣那邊的人,這是頭次參與這樣的會議,居然也聽的心動。

他早就與李彬、陳旭他們聊過,吳哥那邊王國又小又不經打,明軍通常傷亡很小,就能取得巨大勝利,特別在今年,西貢府已經建成火炮廠和船廠的情況下,明軍攻勢更是勢不可擋,南洋小國俱是瑟瑟發抖,爭相進貢,乞求平安。

到那些地方打仗,真的是又賺錢又省事。

“所以朕決定,未來五年,北方以守為主,全力攻取南洋一帶,憑咱們強大的水師,徹底掌握海上主要的通道之一,馬六甲。”

“後五年,根據朝廷實際情況,比如人口和錢糧儲備,再考慮攻略東本和高麗、琉球等東南亞地區,前十年主要是搶掠,佔有,儘可能為帝國帶來更多的銀糧和人口,將掠奪的人口,往北方移民,佔據草原後,在草原建城,鞏固地盤,再與蒙古人決高下。”

朱高煦戰略很簡單,前期不北伐,依靠強大的水師和火炮,佔有南洋各國,然後打小東本和高麗,掠奪他們的人口,往北方移民,逐步蠶食草原地盤。

這樣前期能快速依靠掠奪積累鉅額財富,用來發展科技,等他晚年,或他後代如果能發展出跨時代的兵器,打草原就簡單多了。

“陛下聖明。”諸將此時紛紛叩首,拜服支援。

這幾人中只有李彬參與了攻打南掌國和緬甸經歷,他是親眼見證了,明軍在外掠奪所帶來的好處。

所謂的天朝上邦,禮儀之國,在掠奪的成果下面,變的毫無意義。

李彬也深深支援朱高煦的做法,更信服朱高煦所說的一句話。

“所謂的天朝上邦,只有用火炮和鐵騎才能真正實現。”

此時瞿能他們透過地圖發現,不知不覺中,在他們討逆大戰的同時,明軍已經佔據了南洋很多地方。

除了交趾占城全部外,另有吳哥王朝大部,後世的新加坡和南蘇門答臘也在明軍控制下,大馬一小半地盤現在都屬於明朝。

李彬說他當時打進南掌和暹羅時,明顯感覺遠遠不如明軍,但他當時是去借路打緬甸木邦,所以並沒有佔據,如果重新組織兵馬,完全可以打下這些地盤。

“這裡。”朱高煦這時先指著北方:“是朕剛成立的奴兒干都司。”重重指向後世庫島(本書稱庫島)地區。

這會距離大明還挺遠的,眾將被朱高煦一個瞬移目瞪口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