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會寫詩的朱高煦(第1/3頁)
章節報錯
楊立山臨走時,朱高煦笑道:“楊武十九歲了吧?”
楊立山不好意思擾擾頭,確實年紀有點大了。
“盛堅有個妹妹十六歲,年紀也有點大,我見過一面,長的不錯——”
楊立山馬上喜道:“但憑殿下做主。”
朱高煦哈哈大笑,幫楊立山的兒子又搞定了婚事。
送走楊立山後,朱高煦來到後面的書架上,他很少關注朱高煦的書架,最近因為要拉攏部下,所以讓井盛調查寫了個名單放在這邊,今天突然發現朱高煦這裡很多古書。
明史說朱高煦不學無術,實際上黃剛過來後,發現朱高煦不但識字,還挺有文化的。
比如這裡就有很多書,他前幾天隨便找幾本翻翻,都有朱高煦看過的影子,然後他腦海裡會出現很多以前的記憶,這證明朱高煦根本不是不學無術,肚子還是有些貨的。
朱高煦從書架裡抽出一本書,然後翻開中間,拿出一張名單。
上面都是他身邊文官和大將的情況。
誰有女兒兒子沒嫁娶,誰有姐妹兄弟是單身,都清清楚楚。
朱高煦現在就是亂點鴛鴦,把這些單身的部下子女,兄妹都串連到一起,讓他們各自成親,從而全部牢牢綁在自己的馬車上。
朱高煦看了會,發現王斌的女兒十二歲了,再過一兩年就可以嫁人。
侯海的兒子十三歲,過一兩年,可以介紹他們結親。
看了片刻名單後,朱高煦記下幾對一兩年左右能成親的,準備尋著機會,與部下們談談。
在把書放回書架時,不小心碰掉了邊上另一本書。
朱高煦撿起來看了下,《黃庭經》?
這是什麼鬼?
刷刷刷,就在這時,他腦海裡關於這本書的記憶又緩緩出現。
“我拷。”朱高煦不可思議大叫:“朱高煦還會寫詩?”
他開啟詩集,裡面同樣夾著一張宣紙,上面寫著一首詩,正是朱高煦去京師前寫的。
《洞天秋望賜周玄初》
蓬萊宮闕涵清秋,羽客臨風閒倚樓。
海天一碧湛杯水,塵埃九野分中州。
雲裡仙歸鳴佩玉,紫鳳琪園自棲宿。
遙瞻西極半林青,知是瑤池桃未熟。
朱高煦連讀幾遍,腦海中的記憶越來越清晰。
任誰也想不到,外表粗野,行為魯莽,在京求學時碌碌無為,名聲狼藉朱高煦,居然會寫詩。
連穿越過來的黃剛,也是在看到黃庭經後,才湧起了這段記憶。
此刻他的記憶已經越來越深刻,無數往事在腦中閃過。
明史和後代學者幾乎沒人提及朱高煦會寫詩,但他做的事情,總會記入歷史,所以他寫的詩也無法抹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