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城侯李彬原本和武安侯鄭亨一起帶重兵駐守宣府。

打安南時,朱棣調李彬為副將,當時李彬家人,大都還是在宣府原地。

他有個兒子,也叫李賢,和朱高煦手下蒙古將領李賢名字是一模一樣。

盛庸和平安跑了後,朱棣疑心病起,很多晚出京的,像何福的家人都被留下。

而已經出京的李彬,則把他十八歲的兒子李賢招回來,任京營武驤左衛千戶。

今年朱高煦突然起兵,安南又沒訊息傳回來,皇帝朱棣立馬派錦衣衛開始跟守李彬和張輔、陳旭等人的家屬,李彬在宣府的夫人和女兒也被招了回來。

不過他們此時並沒有被認為有罪,所以通常只是遠遠監視和跟蹤,不會限制出行。

紀綱來到李彬門附近一家茶樓,茶樓昨天有人想講武王伐紂,剛開講沒一會,就被錦衣衛抓了,然後發現是茶樓附近百姓,一個識字的書生,考科舉都沒中,有人出錢讓他來講。

紀綱也沒多說,按朱棣的要求,直接砍了,其家人中,男的發配北平,參與興建北平皇城。(永樂四年,即去年朱棣下詔在北平按南京皇宮藍本,興建皇城),女的則送往教坊司。

紀綱剛到樓上,兩個青壯男子就圍過來。

“指揮使。”兩人紛紛小聲拜見。

“李彬家最近怎麼樣?”紀綱問。

“和平時差不多。李賢有當值就去當值,無事會約人喝酒遊玩,喜歡到教坊司去。”

“李賢沒成親?”紀綱瞪著眼睛,年紀不小了啊。

“好像還沒有。”

“他都約的什麼人?”

“徐安。(徐忠兒子,不是徐祥兒子。)丘松、唐榮”屬下報了幾個名字。

除了丘福外,其餘都不是朱棣心腹。

看來兒子們玩伴也和父親們差不多。

“還有孫亨。”

孫亨是朱高煦大舅子,孫巖的兒子。

靖難中孫巖父子幫朱棣守通州,穩如老狗。

靖難後,孫巖坐鎮京師五軍都督府,為左軍都督同知。

孫亨為河南都指揮使。

朱高煦起兵後,朱棣立馬將孫亨叫回京師,父子倆都在京師,有人質的意思。

但紀綱很奇怪,朱高煦在靖難中的部下福建都指揮使徐安、廣東都指揮使李遠都跟著反了,當時孫亨怎麼一點反應也沒有,還老老實實到京師來?

但靖難中這種事也很多,女婿和丈人分屬不同陣營也正常。

比如朱棣和徐輝祖,同樣是大舅子,就是死對頭。

當然,朝廷也不信任徐輝祖,只是不讓他拿軍權。

所以朱棣也沒治罪孫氏父子,只將其招回京師。

“大人,徐安怎麼還能出來?”這時有個部下問。

徐忠在湖廣降了,兒子徐安還能往外跑?不是應該軟禁在家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