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我等了三年,就為了等一個機會(第1/2頁)
章節報錯
原來剛才朱棣有些事情,並沒有和諸將們說。
前幾天四川和貴州分別來報。
因為叛軍打算在重慶和瞿能決戰,從北邊來的宋晟和何福率軍從漢中進入四川往重慶支援,留守成都的成都衛派兵南下策應,想吸引叛軍部分兵力。
結果大軍到了成都以南的嘉定州,當地官府拒不開門,還發動民眾上城守城,儼然把朝廷官軍,當成了叛軍。
成都衛指揮使大驚失色,不敢相信,又轉向威遠縣,結果威遠縣也是如此,都決心投降漢王,拒不迴歸朝廷。
然後貴州那邊同樣發來這樣的訊息,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朱高煦只要能打勝仗,就會擁有越來越多的地盤。
而不會像朱棣在靖難時一樣,打了三四年,從頭到尾,只能控制北平、永平和保定三府。
朱棣這時臉紅耳赤:“逆子最會蠱惑人心,不知用什麼妖言惑眾,當通令天下,凡支援逆子者,將來這些地方,朝廷復取之後,當地官員,全部族滅之。”
朱棣惱羞成怒,開口就要滅人家九族。
“陛下不可,百姓們只會抵抗的更激烈。”姚廣孝趕緊道:“漢王的檄文——還是比較佔有大義——”
刷,朱棣的臉更紅了,連姚廣孝現在也覺的朱高煦的檄文佔據了大義。
“咱們應該想辦法,從大義上駁倒他,這樣天下的官員,就不會支援漢王。”
姚廣孝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可就難了,漢王的檄文又臭又長,洋洋灑灑數千字,每件事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比小作文寫的還精彩,編故事的能力,更是從後世起點中文網學來的,老百姓可愛看了。
朱棣想學也學不來,一時間,京師像解縉等才華比較出眾的都被朱棣召去,逼他們寫一部更牛比的檄文在大義上駁倒朱高煦。
但解縉能寫綿繡文章,可編不出好故事啊,所以寫出來的朱棣都不滿意。
——
貴州在元朝時,分屬於湖廣行中書省、四川行中書省、雲南行中書省等各省,洪武年間,明廷因為要打雲南,必須也要經過貴州,所以打起貴州的注意,當地土司們知道元朝亡了,也紛紛宣佈投靠大明,老朱便在貴州成立貴州省宣慰司。
洪武九年(1376年,明廷相繼設立湖廣佈政使司和四川布政使司,兩湖和四川地區的統治開始正規化。貴州分割,思州、思南二宣慰司屬湖廣省,播州、貴州二宣慰司和烏、普定等止府及金築、都雲等安撫司屬四川省,以貴州名義劃入明王朝疆域。
當時的貴州其實環境比較差,漢人人口很少,很多地方被土司控制,其中歷史悠久的有四大土司:水西安氏(畢節一帶)、播州楊氏(遵義一帶)、思州田氏(面積最大),水東宋氏(面積最小)。
朝廷為了對各大土司起到壓制的作用,在貴州佈置了大量的衛所,所以貴州在西南各省中,衛所兵馬是最多的。
朱棣即位之後,和朝臣商議過幾次,大部份人認為貴州位置比較重要,想成立行政機構,史稱:“貴州四面夷,中道一線,也有實滇南出入口戶。黔之役,為楚而設,無黔則無楚”。
也有官員,如何文淵和夏瑄等反對,覺的那地方太窮,派點兵駐守就好。
原歷史朱棣最後還是決定要幹,但他知道了貴州土司比較勢眾,有心想試探一下,所以不僅提高了貴州的稅賦,而且規定土司們必須定期進京彙報工作,如果人員出現變動,不管多遠都要親自來到京師受封。
他原本想看看土司們的態度,看能不能找到什麼藉口,可以動兵。
沒想到土司們很溫馴,和雲南土司完全不一樣,於是在幾年後,即永樂十一年(1413),朱棣置貴州承宣佈政司,大明王朝兩京十三省的最後一個省,在1413年成立。
現在朱棣當然還沒有成立貴州承宣佈政司,但是他已經加稅了。
就在去年十一月,朱棣和原歷史上一樣,決定試探貴州土司,提議各土司稅加五成。
沒想到這才加稅半年,朱高煦突然起兵,這一下子打亂了朱棣的計劃,也讓朱高煦收到意外之喜。
五月份盛庸和平安突襲普安衛時,當時土司已經有人看到他們的兵馬進入貴州境內,可能因為都是明軍,覺的是正常調動,所以無人向貴州明軍報告。
等到盛庸和平安打下普安衛時,普安州附近土司想到朱棣去年加稅五成,更是紛紛主動來投。
盛庸自然大喜,立馬用起朱高煦的套路,徵調當地土司的人和馬騾來幫忙運輸,並給於銀子或鹽糖等物做為報酬,為讓使土司們死心踏地,攻佔普安衛時抓到的一些不肯降的軍將,都由當地土司負責處死。
朱高煦還有一招更狠的,在各省發的檄文都不同,比如貴州檄文,從攻下普安衛後發檄文,所有檄文上,讓當地投靠的土司簽名支援,從此把這些土司牢牢綁在他的馬車上。
五月中旬,盛庸和平安兵進永寧州,薛祿已得到訊息退向貴陽,放棄了永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