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貢港西南側就是後世有名的湄公河三角州,湄公河流經東南亞多個國家,在越南注入大海,在湄公河的沖積作用下,河口地區形成了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總面積約4.4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主要的大型三角洲之一。整個湄公河三角洲地區河網密佈,土地肥沃,和紅河三角洲類似,主要以水稻田為主,是主要的稻米產地。

如果佔有了西貢港,就等於擁有了湄公河三角州,以後從福建和廣東的大明水師,可以任意的來往這裡,兩邊的資源,就能相互的調配。

當然,現在的西貢港還是個小漁村,需要投入資源發展和擴建,一旦把港口建立起來,大明水師就能達到中南半島,並且對南洋這片形成強有力的壓迫。

現在朱高煦已經把安南最重要的紅河三角州霸佔,紅河三角洲河網密佈,土地肥沃,廣泛種植水稻、甘蔗、花生等農作物,是安南主要的農業區和人口聚居區。

如果再把湄公河三角州霸佔,今後別的不說,糧食肯定不缺了。

此時從安南清化到大明京師,走陸路大概是四千裡左右,張輔和朱高煦派往京師的人,如果走陸路,基本就是還願張輔進安南的路線,前面廣西有段路不好走,後面可以全用八百里快騎,雖然可能會跑死很多馬,但一個月不到,能到京師。

但因為抓了胡氏父子,還有大量的胡朝勳貴,還收羅了很多安南珍寶,足足裝了好幾船,所以張輔和朱高煦商議後,決定走海路,和奏摺一起送往京師。

海路可以從清化北邊的馬江直接到海防港出海,然後沿著海路,往廣東,福建,浙江,江蘇。

海路更長,要走六千多里,但因為全程在海上,效率也不低,大概一個多月能到京師,就算遇到逆風,來回也最多四五個月。

於是張輔和朱高煦攻佔的摺奏十月份才上報京師,大軍暫時都在安南境內,等侯皇帝下一步的指示。

張輔這幾天心情還是不錯,明軍征伐胡氏,大戰惡戰全是他打的,朱高煦或跟在後面打掃打掃戰場,或打一些村莊和小城市,最大的功勞都他張輔幹下來的。

而且朱高煦並不搶功,最後上報奏摺時,朱高煦把張輔一頓誇,把自己的功勞講的極少,還是張輔看不過去,又加了幾句,說北路軍在西北方向也受到重重阻擊,打的不容易。

當然,最重要的功勞,肯定是他張輔全佔了。

朱高煦在安南戰役中似乎不上心,也沒盡力,張輔當然知道為什麼。

漢王原本以為會被封為太子,結果被趕到雲南這麼鳥不拉屎的地方,心裡難免會對朝廷和皇帝不滿,所以打安南時,朱高煦有點出工不出力,張輔也能體諒,但沒關係,現在任務完成,張輔就不會對朱高煦有意見,若是朱高煦拖了後腿,任務完不成,張輔肯定要彈劾他。

現在張輔一邊在清化統計安南境內所有資料,一邊等著皇帝封賞和下步的命令,不過昨天朱高煦向他提議,趁勢往南部沿海再打,攻滅占城。

當時張輔就反對了。

皇帝只讓教訓安南,打安南他們也師出有名,豈能再打占城?

昨天在場的還有自稱陳朝宗室的陳天平。

這傢伙上次和呂毅、黃中進安南,被伏擊,沒死逃了回去,後來不知怎麼和朱高煦的兵馬混到一起了。

陳天平在張輔面前說,占城以前就是安南的,是被人分割成國,要求明軍攻打占城。

張輔一口拒絕,說要等皇帝命令。

昨天最後有點不歡而散,而張輔是個聰明人,今天回頭想想,感覺有點不對勁。

朱高煦在打安南時出工不出力,在後面混日子,現在突然強烈要求打占城,而且朱高煦還派了一萬兵馬去了被安南佔據的占城首都毗闍耶。

他想來想去,不明白為什麼朱高煦要這麼做?

張輔自認有時候還能猜到皇帝的少許心情和喜好,但對朱高煦,簡直無法琢磨。

靖難中的朱高煦和現在的朱高煦,截然不同。

一定有啥原因?張輔肯定,朱高煦想打占城,肯定有原因。

這天張輔正在府中與陳旭議事,因為李彬似乎走的和朱高煦比較近,到清化後,朱高煦多次請李彬過去喝酒,李彬也欣然前往,所以張輔今天想招兩人議事時,李彬部將說他又去王宮了。(朱高煦佔據了清化王宮)

不一會,心腹家將張全匆匆從外面回來,看到陳旭也在,張全愣了下。

陳旭是個聰明人,馬上道:“末將有事先行告退。”

“雲陽伯慢走。”張輔客氣道。

等陳旭一走,張全馬上道:“漢王有部兵馬,大概一千人左右,剛剛從占城首都毗闍耶回來。”

張輔道:“他派人了一萬兵馬去毗闍耶,現在回來一千有什麼奇怪?”

張全又道:“隨軍有輛大馬車,馬車裡好像有人,但四周遮敝,看不出裡面有什麼東西。”

“他們是從南面過來的,卻繞到清化西門,鬼鬼祟祟。”

清化城有六個城門,南面有兩道門,朱高煦的人從南面過來,卻繞到西面,因為西面是朱高煦自己的人在把守城門,清化王宮就在清化城西側。

當時張全正在南門上面,親眼看著大股的明軍繞向西門。

嘶,張輔倒吸口冷氣,瞳孔一縮,腦海裡不由回想起出征前,皇帝招他入宮時的對話。

當時陳天平去京師求明軍相救,還帶去一個訊息,說是建文帝,可能偽裝成和尚逃往安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