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比朱高煦強多了(第1/2頁)
章節報錯
雲南臨安衛。
這裡是漢王三護衛之一的駐地,最近有大量的雲南兵馬往這裡集合。
此次朝廷下令攻打安南,要求雲南這邊出兵五萬。
朱高煦和沐晟他們商量後,漢王三護衛裡只抽調了兩千精銳,都是跟朱高煦打過靖難的老兵,其中一千漢軍,一千李賢的藩軍,這兩千全是騎兵。
因為安南幾乎沒什麼馬,騎兵也很少,所以雲南只出動這兩千騎兵。
另從雲南各衛所抽調了兩萬八千人,湊成三萬。
接著又從各土司那徵召到兩萬。
其中元州那氏出了一萬,廣南府儂氏出了三千,鎮沅御夷府刀氏出了三千,臨安衛本地陶氏土司出了兩千,蒙自李氏,出了兩千。
原歷史雲南第一次打安南可沒出動土司兵馬,但朱高煦正在對麓川土司兵馬,和自己的三護衛,還有全雲南官兵進行集訓,所以儘量的要少動用漢軍。
那氏兵強馬壯又有錢,而且現在大力支援朱高煦,所以出動了一萬土兵。
其餘各司都是雲南東南面的土司,與朝廷和西平侯關係較好的,這才勉強湊了兩萬人。
五萬大軍,兩千騎兵,其餘皆是步兵,但雖然步兵為主,朱高煦卻帶了近一萬匹馬騾。
馬騾大部份都是土司們貢獻,因為雲南山路和安南山路較多,很多糧食和輜重都要用馬騾來運輸。
當然,朱高煦也不會白用土司們,徵兵前他和各土司首領說的很好,每打破安南一個城府,城中財物,都會勻出一份給各土司,得到各大土司的強力支援。
朱高煦這行為要是被明軍東路軍知道,馬上要被朝廷的言官們噴的狗血淋頭。
大明是天朝禮儀之邦,現在是過去解救安南人民的,怎麼可以幹這種事。
但朱棣在靖難中搶南軍城府財物時,可一點都不留手,更是動不動還進行屠城。
朱高煦當然不按常理出牌,我禮你妹的禮儀之邦,我就是燒殺搶劫去。
他在雲南這邊,能信任能重用的,只有土司和漢軍,如果不拉攏住土司,將來怎麼和朱棣幹。
十月份的臨安天氣不錯,朝廷在這個時侯動兵也恰到好處,白天不是很熱,晚上又不會很冷。
朱高煦騎著馬在樂蒙河邊上,這邊的樂蒙河,一直連通到梨花江,然後與安南境內的清水江相連,如果大船可以走的話,能把兵馬一路帶進安南腹地。
但樂蒙河太窄,且明軍在這邊沒有大船,土司更沒有,所以他們的兵馬,只能沿著樂蒙河走。
有少量輜重和糧草,跟著小船在水路前行。
朱高煦身邊這會站著沐晟、沐平山、宋猛另有賀如虎、盛堅、王友等將在行軍中,其他部份軍將心腹,如陳文、韋達、周虎、王斌等都在雲南沒動,另有平安在新平,盛庸在雲州。
看著眼前連綿不斷的兵馬往東南方向去,沐晟向他介紹道:“樂蒙河一直通向安南,咱們只要沿著樂蒙河河岸走就不會迷路。”
這是很好的行軍方式,晚上駐軍在樂蒙河邊,還有河水可用。
朱高煦聽了點點頭,朱棣當年在靖難中都是這套路,凡是與南軍的大戰,基本都在河邊進行。
行軍打仗的關鍵要素,水源一定要保障。
朱高煦這時問沐晟:“以西平侯看,這仗要打多久?”
西平侯想了想:“偽胡人口有限,兵馬不夠精銳,朝廷有大義在先,民心士心不足,一年內平定應該沒有問題。”
歷史上大概也就打了一年左右,所以西平侯說的還算靠譜。
明軍當然也和往常一樣的操作,要師出有名,所以一邊打一邊發檄文,向越人呼籲胡季犛父子的行為是“肆逞兇暴,虐於一國”,並列出胡氏“兩弒前安南國王以據其國”、“賊殺陳氏子孫宗族殆盡”、“淫刑峻法,暴殺無辜,重斂煩徵,剝削不已”等二十大罪,又稱明軍的到來是“吊爾民之困苦,復陳氏之宗祀”,這檄文有沒有用不知道,反正古代打仗都這樣,先發檄文,貶罵對方一通再說。
朱高煦這時緩緩道:“若能拖上一兩年,對我們大有益處,怕就怕朝廷會在這一兩年內,從雲南查探到什麼,不過現在咱們用麓川要反的藉口,加上南征安南,可以控制雲南進出通道,可這種事也不能幹太長,時間一長,朝廷必有懷疑。”
雲南有個好處,到京師距離遠,如果不是用八百里加急,正常的通訊,最少半年才能一個來回。
而且這邊多山,隔壁貴州和廣西也是,無論走那條路,山路都挺多的,這就延緩了訊息的傳遞。
王景弘九月份回京師,年底可到京師,朱棣看不到楊大用,知道麓川要反,肯定要下命令給雲南都司和布政使,決定下一步的打算。
傳到雲南就是最少明年二三月份,雲南那邊再拖一拖,拖到回京師的訊息可以在七八月份。
只要朱棣沒有確實的證據,沒有懷疑,朱高煦就還有時間。
就怕朱棣在這一年裡得到重要的訊息,搶先佈置。
所以朱高煦首先要希望朱棣沒有收到有用的訊息,然後儘可能拖到打完安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