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霖臉色通紅,瞪著鄭祥,說話也結結巴巴:“這,這,這怎麼高攀的上?”

鄭祥也裝模作樣,抹了抹嘴巴下面幾乎看不到的鬍子,樂道:“這事我也做不了主啊,得問問我家夫人才是。”

曹隆立馬道:“下官去問,今個就把這事辦了。”

布政使曹昱也笑道:“打鐵要趁熱,就這麼幹。”

朱高煦微笑不語,冷眼旁觀現場。

雲南文武官員表面看起來一片和諧,現場氣氛融洽,倒是出於他的意外。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這些文武都是朱棣登基後調派來的,算是一個派系。

而且大家初來乍到,還沒有發生什麼衝突。

但時間一長,地方文武之間,必然會有摩擦出現。

於是在當晚的宴會上,鄭祥與孫霖成為親家,確定了鄭苤嫁給孫城的事情。

兩家人好像也挺著急的,說辦就辦。

九月下旬就把兩人的婚事給辦掉,然後孫霖到洱海衛任職,孫城和鄭苤就住昆明城裡。

在成親前,孫城連官職都沒有,因為靖難的時候他年紀還小。

然後靖難時孫霖是戰敗的一方,所以鄭祥和曹隆打算為孫城謀個總旗先乾乾。

不料,孫城前腳成親,後腳私底下告訴鄭祥,想去廣南府當個文官,去幫漢王屯田種甘蔗。

但表面上,算是幫布政使派去的人。

鄭祥當時聽到後,腦子裡嗡的一聲,整個人凌亂了。

我去他孃的,孫霖是漢王的人?

鄭祥對孫城很滿意,孫城不但年輕有為,人還挺聰明,長的也不錯,又識字知禮。

沒想到孫霖居然是漢王的人。

他又愛又恨的瞪著孫誠片刻,終於苦笑長嘆:“你特娘都把我女兒睡了,我還能怎麼樣?”

“你安心去唄,好好待苤兒。”

“岳父大人放心,我定好好待苤兒。”孫城恭恭敬敬的道。

這時鄭祥就知道上了漢王的賊船,如果朱棣知道他女兒嫁給漢王部下的兒子,那肯定得把他調走。

事已至此,再想想朱棣對他不夠仗義,他只能站到漢王這邊,因為無論他願不願意,他女兒嫁給孫城的事,已經成為事實。

沒幾日,有漢王部下過來,要把三護衛人馬大量調動,鄭祥只能裝不知道。

他按朝廷要求,每月往京師彙報一次密信,言,漢王三護衛按朝廷要求各守一方,囤田種糧。

——

阮康三十出頭,還很年輕。

他的妹妹嫁給了陳朝的一位宗室,所以嚴格意義來說,他即是陳朝宗室的家奴,又沾親帶故,算是皇親。

陳朝滅亡後,阮康更以皇親的名義,改名陳天平,組織反抗。

他也不想這麼幹的,如果能投降的話,他也寧願投降胡漢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