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到雲南的這段時間無人打擾,朱高煦也正好在府中惡補雲南衛所和地方的知識。

雲南原本有十幾個衛三十六所,現在又多了漢王三衛,朱高煦就琢磨著把自己的三衛放到哪去。

但藩王在境內想動兵可不容易,需要和當地都司和其他統兵官一起研究決定,得到同意,再上報朝廷。

朱高煦這天正在想,文官不來也算了,為啥武將們也不來,後來才知道,大夥都在等人。

九月下旬,雲南各地的武將齊聚到昆明,由人帶頭,來拜見朱高煦。

這種拜見藩王的事,得大夥一起幹,還得有人帶頭,如果誰私下獨自去拜見,那就不是有勾結藩王的嫌疑。

朱高煦這才明白,不是大夥不來拜見,都是在等人。

當天他換好團龍服,來到前殿,入眼就看到一波軍將,這些人中有人比較眼熟,應該是靖難中一起打過仗的,有人則很眼生。

好在領頭的人他比較熟,正是朱棣老朋友,鄭祥。

鄭祥當年是傅友德部下,隨傅友德征戰雲南,洪武十九年(1386年,雲南巨津州土司首領阿奴聰叛亂,就是鄭祥平定。

之後鄭祥做過十年大理衛指揮使,然後調福建任都指揮使。

這次朱棣調徐祥去福建任都指揮使,鄭祥就被調到雲南。

鄭祥在北方跟朱棣一起打過仗,朱高煦年幼時就認識他。

看到朱高煦,鄭祥也很高興:“右軍都督僉事,雲南統兵官鄭祥,拜見漢王。”

說罷又加了句,“下官前天剛到雲南,這是快五年沒見到漢王了。”

雲南統兵官是什麼鬼?朱高煦不動聲色,沒想到朱棣在雲南又加了一位軍事主官。

雲南的兵馬本來都歸都司管,現在又加了個統兵官,明顯是負責漢王三護衛這一塊的。

朱高煦越發覺的朱棣不是個東西,處處防著自己。

像李遠被調到廣東任都指揮使,本來是當地軍事一把手,可朱棣又讓譚清佩徵南將軍印,充總兵官,節制廣西、廣東兩都司,立馬讓李遠變成二把手。

但朱高煦也提醒自己,朱棣當初在北平,只有八百親兵都能起來,老子帶過來四五萬人,近兩萬兵馬會不如朱棣?

鄭祥之後,同樣剛來的雲南都指揮使曹隆也來拜見。

另有西平侯副將順昌伯王佐,雲南幾個指揮同知王哱、方敬、王正、劉鑑等紛紛拜見。

那順昌伯王佐還道,西平侯本來也想拜見的,正好家中有事,只好改日再來。

四周諸將官都默不出聲,這個改日,恐怕是遙遙無期,西平侯沐晟明顯沒把漢王放在眼裡。

大夥剛見面時場面還是挺熱鬧,鄭祥也對朱高煦很客氣,說了幾年沒見之類的話。

寒喧過後,只見鄭祥突然抱拳道:“稟漢王,奉陛下口諭,漢王三護衛,現在由下官統領——”

嘶,全場突然安靜下來。

朱高煦不動聲色看向鄭祥。

鄭祥面不改色,繼續道:“下官和曹隆商量過。”

“漢王左護衛遷到臨安衛,漢王中護衛遷到騰衝衛、漢王右護衛遷到大理衛,原三衛兵馬,則遷到昆明來。”

都指揮使曹隆馬上道:“妥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