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見燕軍前排蕃騎以嫻熟的騎術,突然一分為二,左右掠開,保持著與他們大陣四十步以上的距離,沿著整個南軍的排面並行掠動,同時繼續往南軍陣中拋射。

南軍完全處於全面捱打之中。

四十步這個距離,是朱高煦和蕃將李賢還有徐忠、李彬等先後討教得到的資料。

因為明軍步陣的常規佈置,前排必定是長槍兵和刀盾兵的混合步兵,通常五到六排,甚至十排之後會有弓兵,遇到擅用火器的,比如盛庸,可能會在中間夾有火器兵。

而此時明軍的火器射程有效殺傷範圍,甚至只在十步到二十步之間。

而步弓的有效殺傷距離在六十到七十步左右。

所以朱高煦的騎射兵馬在四十步外開射,既能射到明軍前排步兵,又讓明軍後排弓兵和火器兵拿他們沒辦法。

朱高煦兵馬一通掠射後,南軍被射的抬不起頭,陣中到處都是慘叫,前排死傷慘重。

南軍營前主將見狀沒辦法,只能揮手:“上上上。”鼓動步營往前衝鋒,迎向燕軍。

朱高煦此時正在大陣中間,緩緩往前移動。

今天南軍動用大量的火器和弓弩,朱高煦當然不能冒然衝鋒。

其他燕軍到了之後就直接往上衝,但兵馬又沒南軍多,所以朱能也好,張玉也好,甚至朱棣親自率兵衝陣也好,全都無功。

但朱高煦的打法就和他們不一樣,他的兵馬一到就開始保持距離的掠射,先把南軍前排射崩,接著往裡射。

繼續和明軍的步弓和火器對射,雙方完全是相互傷害。

一通連射之後,朱高煦正面的南軍完全抵擋不住,沒辦法,朱高煦營中弓箭太多,南軍一個營才幾百箭手,哪裡射的過朱高煦幾千箭手。

等到他們正面的南軍弓陣火器營被蕃騎被射的四下崩散後,朱高煦一提馬繩,帶著周虎等諸將緩緩出現在前面。

剛剛那波對射,完全是用人命換人命。

李賢的蕃騎死傷不小,但好歹是把南軍的弓陣給壓制住。

“走。”朱高煦這時一揮手,轟隆隆,周虎帶隊,大量的騎兵開始往前衝。

前面兩翼還有其他燕軍在往南軍陣裡拋射。

南軍是頂著箭雨往前迎戰,一路留下無數屍體和傷員。

看到燕軍騎兵衝上來,南軍主將只能又叫:“停,穩住,穩住——”

後面大量的步兵往前貼。

步營對騎兵,必須要密集。

南軍主將就是讓步兵貼步兵,所有人密集站在一起,你騎兵再猛也衝不進去。

這要完全對戰普通騎兵是沒啥問題,對上其他燕軍大將的騎兵也沒啥問題。

但朱高煦這人不按套路帶兵,他的騎兵太多弓手。

此時他五千騎兵裡,只有一千多跟著他往前衝,另三千多到處掠射,為他打擊四周的南軍步陣。

空中箭如雨下,很多人射的手都發抖。

南軍越密集,死傷越慘重,每當一波箭雨過去,就好像割麥子似的倒下一片。

先鋒燕軍很快接近南軍十步之內。

雙方陣形都比較密集,南軍剛倒下一波步兵,後面更多的步兵湧上來。

滾滾的兵馬,如同兩道洪流,在江海中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