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嘆道:“朕叫諸愛卿前來,就是商量此事,依諸位愛卿所看,朝中還有誰能擔當此重任?”

徐輝祖聞言臉色有點微紅,表情也有點激動,臉上一副躍躍欲試的神色,就差大聲叫下,俺可以。

好在他也有自知之明,皇帝大概是覺的之前朱高煦的事情,沒尊重他的意見,所以這次把他叫過來。

如果皇帝真的想讓他領兵,要麼不會叫這麼多人前來,只會單獨見他;要麼不會叫他過來,然後去徵求別人意見。

果然,皇帝說完這句話都沒有看向他,而是條件反射的先看黃子澄和齊泰。

黃子澄剛想開口,齊泰大聲道:“臣舉薦盛庸。”

徐輝祖一聽,默默點頭,盛庸可以,打仗又細心又女幹詐,可以讓朱高煦吃點苦頭。

“盛庸?”邊上黃子澄還沒開口,王寧就叫了起來。

“盛庸區區都指揮使,要指揮一大堆都督和勳貴之後,誰會服他?”

盛庸這會官是小了點,只署個都督僉事,是都督府裡最小的一個,而在北方的南軍,都督好幾個,更別說安陸侯,江陰侯等勳貴們。

皇帝的表情不變,微微點了點頭,大概也覺的盛庸官小了點。

因為這次朝廷要再次徵派大軍,兵馬比之前三十萬還多,怎麼可能讓一個都指揮來指揮?..

徐輝祖心中一動,左右看看後,突然猜到可能是誰了。&n

正如他所想的那樣,皇帝如果要重用徐輝祖,要麼單獨召見,要麼不召見。

現場有誰沒來啊?

“臣舉薦左軍府都督、曹國公李景隆,李景隆系將門之後,從小熟讀兵書,文武雙全,又在左軍都督府掌印多年,各地大將都與其相熟。”

“無論能力和資歷,都是當仁不讓,要是前次就是李景隆掌兵,燕逆也不可能勝的如此容易。”

眾人不用扭頭,就知道這說話陰陽怪氣,舉薦人還順帶提醒皇帝,上次齊泰點名耿炳文便是大錯,就是黃子澄。

黃子澄絕對是這個時代最合格的政自家,很會抓住機會,舉薦人的同時,還噁心下齊泰。

齊泰這下不幹了,你舉薦誰都可以,就是李景隆不行,李景隆什麼德性,齊泰會不知道,他可是兵部尚書,多少對大明諸將有點了解。

“皇上不可。”卻聽邊上有人搶先大叫。

眾人尋聲看去,卻是駙馬梅殷。

梅殷大聲道:“臣舉薦魏國公徐輝祖,魏國公忠義性直,智勇絕人,當可一舉平燕。”

徐輝祖聽的滿臉通紅,他扭頭看了眼梅殷,沒想到同樣是駙馬,王寧就和他差遠了。

朱允炆這時看看方孝孺,方孝孺一臉蒙,顯然也不知道舉薦誰。

你讓他寫個文章,他二話不說信手就來。

讓他參與這種事,方孝孺也不知說什麼。

但他和黃子澄的關係比較好,想了想後,方孝孺硬著頭皮道:“臣贊同黃大人。”

齊泰一看不好,對面兩票,趕緊道:“臣也贊同梅駙馬,魏國公和資歷聲望,比曹國公更甚”

皇帝再次看向王寧。

王寧就是個攪屎棍,想也沒想,大聲道:“臣舉薦武定侯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