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 我和你們一樣(第1/3頁)
章節報錯
蕭伯納說過:“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人可擁有兩種思想。”
以前孟修遠聽到這話時,還沒什麼體會,只覺得名人名句很有哲理。
可自從他穿越兩世以來,和許多人交流武學、收益頗豐,才又將這句話想起,並且發自內心地十分贊同。
對於江湖上的人來說,他們的功夫是一門一派安身立命的本錢,自然不能隨意流出。但對於此世身後沒有武當派需要顧慮的孟修遠來說,功夫卻是交流得越多越好。
天龍寺作為大理段氏的皇家寺廟,其中僧侶可比少林寺的同行們安分許多,一門心思地只想著習武禮佛、護衛段氏,鮮少會出什麼武林敗類。
這《九陽神功》給他們用來交換《六脈神劍》,孟修遠心中沒什麼負擔。
“孟公子,這劍譜還請您就在此處觀看,往後也萬不能傳於他人……”
本因方丈將六幅錦帛畫卷遞與孟修遠的時候,面上神色頗為愁苦,忍不住出聲囑咐道。
孟修遠見狀一樂,幾乎聽到了其心碎的聲音,於是便笑著搖了搖頭,安慰地說道:
“不急,還請方丈讓人取來紙筆,我先將那《九陽神功》寫給你們吧。”
本因聞聲,面上神色稍稍緩和,暗道這位孟公子態度倒是很好。雖仍對那《九陽神功》沒有抱太大希望,可也還是趕忙出言道謝,隨即差遣小沙彌搬來桌椅油燈,又拿來了文房四寶。
牆壁被毀,“嗖嗖”透著涼風的牟尼堂中,孟修遠便就這麼坐下開始默寫。而那天龍眾僧則是沒有一個敢於離場,都只站在原地靜靜等著孟修遠。
直至夜深時分,孟修遠放筆抬頭,見眾僧皆是沒有離開,仍小心地圍成一圈護衛著那六卷劍譜。
他無奈搖了搖頭,吹乾紙上墨跡,將其收成一摞遞給了本因方丈:
“《九陽神功》全文在此,我檢查過一遍,沒有錯漏。
還請各位大師過目。”
本因方丈小心接過,第一個送給了枯榮禪師參詳。隨即也不食言,鄭重地幫孟修遠將六幅劍譜掛起,親自在旁邊點上燈火,供孟修遠觀看。
如此,在這深更半夜,雙方各自研究起了武學。
孟修遠雖然已經從段正明那裡已經大致學到了一路“關衝劍”,但再細看六脈神劍劍譜,仍是不由為之讚歎。
這《六脈神劍》運氣的路線,大致便是十二正經中手上的六條經脈,相較其他武功,本沒有什麼稀奇。
之所以能凝氣成劍,奧秘全在細微變化之處。
以右手小指的少衝劍舉例,真氣途徑手少陰心經,起自腋下的極泉穴,循肘上三寸至青靈穴,至肘內陷後的少海穴,經靈道、通裡、陰郄、神門、少府諸穴,通至小指的少衝穴。
這其中真氣流經每一段時,都需要控制在不同的特定狀態,速度有時快、有時慢,真氣的流量也有時多、有時少,要求十分嚴格。
其中若有差池錯漏之處,輕則會讓劍氣的威力下降,重則根本無法發招。
只有每一步都做對了,最後才能從指間射出真正威力無匹的劍氣,可謂是對內修的要求極高。
也難怪原著之中,段譽哪怕身具曠世真氣,可到了要用《六脈神劍》的時候,仍是時靈時不靈,需要碰些運氣。
孟修遠兩世加起來靜修三十年,又有《小無相功》傍身,可謂是對真氣控制入微,這般要求自是難不倒他。
約莫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孟修遠便已經將這《六脈神劍》的運氣門道都已經大略掌握,手指之上“嗤嗤”連響,將每一路的劍氣都試了個遍,想著繼續精研下去。
而正此時,卻突然聽到身後那天龍寺眾僧之中,枯榮大師開口朝他說道:
“孟施主所言不虛,這《九陽神功》確為天下罕有的內修絕學,遠超我大理段氏和天龍寺中的絕大多數內功。
本因、本塵,你們都過來共同參悟。”
他此言一出,本因等人皆是十分意外。因為他們明白,枯榮禪師在這種問題上,可不會說客氣的話。
興奮之情油然而生,眾僧趕忙湊到枯榮禪師身旁,將那寫著《九陽神功》的紙張平鋪在地面上,藉著燈光仔細
未待許久,眾僧便已經入迷,房間之中只餘下燈芯燃燒的“噼啪”細響。
孟修遠見此一幕,倒也不是意外,在提出交換武學之時他其實便早已經想清,這門《九陽神功》對於天龍寺來說,絕對是頗為重要的。
因為無論是《一陽指》還是《六脈神劍》,都首重內功修為,沒有高深的內力,便如無根浮萍。
偏是大理段氏歷代相傳的內功又算不得是絕頂,頂多只能說是江湖一流內功而已。
因而哪怕眾僧個個武學天賦都頗為不俗,可在這五六十歲的年紀,卻還只能勉強運使一脈劍氣、將《一陽指》練到四品。
當然,枯榮禪師之所以說《九陽神功》遠超天龍寺“絕大多數”內功,是因為還有一門他自己修煉的《枯榮禪功》沒有被算進去。
作為天龍寺兩大鎮寺武學之一,《枯榮禪功》其實也絕對上的是一門高深奧妙的內功,修煉到高深處同樣奧妙無窮、超凡脫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