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5 谷中無日月(第1/3頁)
章節報錯
所謂滄海桑田,孟修遠這次倒是體會了個真切。
他這一路西行,開始還好,有著大致方向地標、依照前世記憶比照,半想半猜地,倒也不至於走錯了路。
但待入了雪域高原,越是接近心中的那個目的地,孟修遠便越是走得迷茫。
在這兩百多年之前,許多曾經記憶中的道路、村莊都全然沒有了蹤影。
茫茫高原之上,想要不出差錯地問道尋路,實在是太過困難了一點。
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他前世去那翠谷時,都是先要尋到紅梅山莊這個比較明顯的目標地點,然後再依照記憶去山林之中摸索。
否則在這全長數千裡的崑崙山脈之中,要去找一個隱蔽的峽谷,那絕對是凡人做不到的事情。
可現在,這兩百多年前,又去哪裡去找這紅梅山莊呢。
於孟修遠前世,紅梅山莊的主人是朱長齡,莊子是他祖先朱子柳百年前所建。朱子柳是南帝一燈大師的徒弟,南帝一燈大師又是段譽的孫子。
而這段譽現在推算,雖已經出生,可卻應該也不過是十歲出頭的年紀而已。
細思其中淵源,孟修遠才切實地體會到,從北宋到元末,兩百多年是怎樣一個漫長的時間。
不過孟修遠倒也沒有感嘆太久,既然說是要來找這崑崙翠谷,他自然是不會那麼容易放棄的。
此一條路行不通,孟修遠就欲另想他法,努力在記憶中尋找別的可作參照的地標。
最先,他想到的是那崑崙派,因為從崑崙派到紅梅山莊不過兩三日路程,他記憶中這條路還算比較清晰,到時候摸索著來找,應該不會太難。
可就在孟修遠仔細詢問打探了一番之後卻發現,於這北宋時代,崑崙派雖已經存在,可卻和兩百多年以後的那個崑崙派大為不同。
孟修遠不知這兩者只是同名,還是有些什麼傳承在其中,總之,這北宋時期崑崙派的駐地是在一處大型村鎮之中,並不在那熟悉的“三聖坳”之內。
他想借崑崙派位置尋翠谷的這個想法,因此很快便落空了。
孟修遠仍不氣餒,冥思苦想一番之後,便將目標又轉移到了明教的光明頂之上。
這光明頂距離紅梅山莊雖然稍遠些,有個七八日的路程,但終究也算是一個地標。若能先找到它,怎的也比於這崑崙山脈之中漫無目的地尋找要好。
而且孟修遠記得,這明教是自唐朝便已經傳到了中原來,光明頂作為他們的老巢,被經營了數百年的時間。
於這北宋時期,應該是就已經是有人跡的。
只不過要找這光明頂,可比去崑崙派的三聖坳要難了不少。
畢竟明教作為一個把造反刻在骨子的教派,常年受到官府打壓,其老巢自然是十分隱蔽,教中弟子的行蹤也絕不會隨意暴露。
孟修遠藉助前世的記憶,只能找到大致的方向,但由於許多道路、村鎮、叢林、沙漠都與兩百多年之後全然不同,所以卻也同那翠谷一樣,不能從茫茫崑崙山中,找到光明頂的位置。
思慮再三,孟修遠最終使了一招“引蛇出洞”。
他於各處村鎮之故意留下許多明教的暗號,又假裝宣傳明教教義。
如此一段時間之後,孟修遠雖因此遇上了不少麻煩,但同樣,也讓他遇到了一些真的明教弟子找上門來,詢問訓斥他到底是哪個分壇的弟子,怎麼如此不懂規矩。
其中地位最高的一個姓馬的漢子,是烈火旗下的一個小隊長,恰好在周邊村鎮奉命行事。
他一遇到孟修遠,沒多說話,便出手想要將孟修遠擒獲。
孟修遠從他招式之中看出,他這身功夫出自明教五行旗,因而心中一喜的同時,也沒有同他多聊,直接出手反將他幾招之間拿下。
之後的事情便比較容易了,孟修遠身具四十年九陰真氣,以此催動《九陰真經》之中的“移魂大法”,控制一個五行旗的小隊長還是沒什麼難度的。
孟修遠迷住他的心魂,讓他仔細說清了去那光明頂的路徑地標,確認再三之後,便將他點了昏穴留在了旅店之中,還替他交了一天的住店錢。
如此,孟修遠雖是費了好一番功夫,但卻也總算找到了那光明頂附近。
他今生無意與明教中人有什麼過多糾葛,便收斂行蹤,依循前世的記憶直往東南方向而行,搜尋與記憶中紅梅山莊附近環境相符和的地方。
這般行為,不可謂不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