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 長生訣(第1/3頁)
章節報錯
臨出發之前,孟修遠和這武當山上的百餘號鄉民簡單做了交代,公開表明了自己要下山一段時間的事情。
雖然照常理說,雙方無親無故,孟修遠本沒有責任為這些人考慮些什麼。
不過暗自想來,人家大老遠拖家帶口地搬到山上,從頭開始蓋屋開荒、耕地播種,為的不就是想要投奔他這個“高人”,於亂世中謀一份安穩的生活麼。
所以從感情上來講,孟修遠覺得,自己還是有必要向他們解釋清楚。
如事先預料的一樣,孟修遠這番話剛一說出,這些鄉民們一個個便已經神色劇變、身子發顫,一副天塌下來的樣子。
不過這些鄉人們淳樸本分、明白事理,再加對孟修遠向來頗為尊敬,因而只稍稍一陣騷亂之後,便被其中幾位年老的領頭人給壓了下來。
他們並沒有故作可憐樣子,道德綁架懇求孟修遠留下,反倒是紛紛出聲,懇切地感謝孟修遠這一年中的庇護。
孟修遠見狀,心中不由頗生好感。
為儘量保得這些鄉民安全,他隨即將自己曾指點過武藝的那幾個少年喊來,分別在他們體內留了一股真氣。
這些少年人雖說暫還沒學到孟修遠的真本事,可憑藉孟修遠所留真氣,別說對付些普通的強盜賊匪,便是對付一般的江湖武者,都遠不成問題。
……
事情簡單交代完畢,孟修遠當即便下了武當山。
往揚州而行,水路最為方便,孟修遠於漢水邊僱了一艘小船,直至漢口,到了漢口後另換長江江船,沿江東下。
於此時,天下已亂,這不算太長的一路之上,孟修遠竟是遇到了三波水賊。
不過,由於他所乘的不過是一隻簡陋小船、衣著也十分樸素,所以倒也沒引來什麼真正厲害的人物,隨手便也就打發了。
及至揚州之時,夜色正深,見得城外的江邊碼頭,泊滿大小船舶,點點燈火,一副繁華景象,倒像似尚未受這世道影響。
孟修遠隨便找了客棧落腳,待天亮之後,便在這城中四處打聽起了師妃暄信中所提那“石龍”的訊息。
過程十分順利,因為這位石龍先生在揚州城中,倒是頗為有名。
聽路人講,這石龍外號“推山手”,被譽為揚州第一高手,親自創辦的石龍武場在城中同樣威名赫赫,門下收有不少弟子。
不過,近幾年來,石龍已罕有到場館治事,一切業務全交由弟子打理,但因武場掛的是他的名字,所以遠近慕名而來者,仍是絡繹於途。
據說石龍的內外功均臻達第一流高手的境界,早年間在江湖上闖下偌大的名頭,並維持數十年來盛名不衰。
這揚州城中少年若想習武,除非是有家學淵源,否則第一選擇必是石龍武場。
孟修遠聽聞這些訊息,非但是沒有感覺到壓力,反倒十分高興,只道是這人如此出名、門下弟子又眾多,蹤跡必定不容易隱藏。
果然,當日下午孟修遠尋至石龍道場,暗中對其中幾個弟子施以“移魂大法”,很快便從他們口中問到了石龍的具體情況。
據說這些道場弟子所言,這石龍天性好道,獨身不娶,自兩年多之前,便隱居於城郊一所小莊院裡,足不出戶,就連生活必需品也是由徒弟定期遣人送來。
顯然,應該便是在一心鑽研那《長生訣》。
……
說起來,那石龍的性格和孟修遠倒是頗有些相似,單論他這閉關小院,雖不及武當山那麼荒僻,卻也算是頗為清淨。
孟修遠尋到門口,卻見是連一個門童管事都沒有,只得上前一步,朗聲開口道:
“鄉野散人孟修遠,今日前來,想拜訪一下石龍先生。”
他此言一出,屋中竟是一片寂靜,片刻之後,才傳出一道哀嘆聲音:
“貴客大駕光臨,請進來喝盅熱茶吧。”
“打擾了……”
孟修遠輕道一聲,推門而入,越過廳堂,只見得一間素雅簡潔的練功房,正中盤坐著一位五六十歲、面色陰鬱的武者。
不過相較於這石龍本人,更吸引孟修遠目光的,是他牆上掛著的一幅題字: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自立其身。”
千古名句,簡單調換了一番順序、稍作改編,意味倒是頗為不同了。
孟修遠略一琢磨,不由得心中微笑,只道是這位石龍老先生確實有些淡泊避世的性子,怪不得能在這小院之中一宅便是兩三年。
“孟公子年紀輕輕,便精華內斂,氣息悠長,顯然是有不俗的武功在身,實在是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