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天家無私事,家事即國事,但涉及到孝章皇后遷墳一事,更偏皇族私事一些,李太后即使是***,也不好處置,得由徐氏皇族表率意見······。

李太后是代孝昌帝執政,權力來源於孝昌帝,她不像徐氏帝王,在皇族中有說一不二的地位。

於國事上。

徐氏皇族會讓李太后一些。

畢竟李太后也是皇族的代言人,代表一部分徐氏皇族的利益。

然而在皇族內事上,李太后的地位,就不見得有多麼尊崇了。

朝廷一些親王亦是實權派!「道長所言有理。

「這件事上,哀家確實不好處理,得由皇族商議後,再行決定······」

李太后仔細揣摩了一下徐行所說的話,覺得這話極為在理,眸中流出讚歎之色。

她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放下手中香茗,繼續說道:「哀家是徐氏媳婦,若為國如此,恐怕日後······就做不成徐家媳婦了······」

為國遷墳,雖能鎮壓國運,為國續命,但今後她勢必會遭到徐氏皇族詬病,到時候皇族發難,恐怕她會家國兩失······。

而為家,初期她可能家國兩得,徐氏皇族讚揚她「識大體」,尊崇孝道。

然而一旦國勢繼續傾垂,她這個「守舊」的太后,可不見得會再得人心了。

那時,傳自景嘉帝和她這一脈的帝王嫡系命運將會如何,她不敢想象。

不論怎麼去選。

對她這個李太后而言,都是一場政治危機。

所以,將選擇權交到徐氏皇族手上,才最為妥當。

「就按照道長所言的去做,速速去請許王、睿王、鄭王三王入宮,前往紫薇殿偏殿······」

「再叫上宗正、永安郡王這兩個宗室······」

李太后當即下令,讓女官出宮去請徐氏皇族的嫡系入宮。許王、睿王、鄭王這三王,是泰武帝的庶子,景嘉帝的兄弟,在皇族中,血統僅次於景嘉帝這一脈。

而宗正、永安郡王這兩人,則是徐氏皇族中,地位最高的兩個老皇族。

永安郡王雖不屬於太祖一脈,但襲爵於太祖之弟徐涇一脈,與國同休,在朝廷中,與坤國公同為神京勳貴的領頭人物。

「再傳宰輔桓師登,次輔王敏,禮部尚書孟度,三人入宮覲見。

李太后再道。

若紫薇殿僅有三親王和宗正、永安郡王這些皇族實權人物到場,她難免備受掣肘。

桓師登、王敏、孟度這三人,是文官的首腦人物,算是她的「後黨」。

天子家事即國事。

引這三個文官入場,她才能在接下來與徐氏皇族的議討之中,佔據一定的上風。

帝王,可以不懂軍政,但一定要懂平衡之術。

……

……

半個時辰後。

徐行隨李太后的鑾駕一起來到紫薇殿偏殿,而這時,殿內已經滿座,群臣、皇族親王一一到場。

甚至連身體孱弱、一直養病的孝昌帝也提前趕至,坐在龍椅上等著李太后的到來。

見鳳駕走至殿中,殿內之人紛紛起身,口稱「太后」,開始施禮。

「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