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的半個時辰內,朱桂把自己的部分計劃告訴了廖青海,對方雖然在眼下的太原已經沒有任何的權勢,但再怎麼說也代表著朝廷。

也只有獲得了對方的認可,朱桂才能在法理上佔據主動地位。

廖青海聽到朱桂的計劃後,臉上的神情非常複雜。

“王爺,朝廷的聖旨還沒有下來,您這麼做的話,如果皇上再調來一位藩王,那可就難辦了。”

廖青海苦笑著提醒道。

原來朱桂想要‘挖走’原本屬於晉王的護衛軍,理由是一旦這支軍隊和太原城內的豪強勾結在一起,那就很有可能會造反,而太原是大明的邊城重鎮,這可是對大明的疆土構成了嚴重的威脅。

對於廖青海的擔憂,朱桂只是笑著說道:“廖大人不必擔心,既然本王敢這麼做,自然是因為知道一些隱秘的訊息的,兩年之內,太原都不會有新的藩王。”

朱桂之所以這麼篤定,也是因為他猜測太子朱標一旦病逝,恐怕朱元璋也會步其後塵,到時候靖難之役就爆發了,自然就不會有新的藩王了。

朱允炆削藩還來不及呢,更不要說另設藩王了。

廖青海自然不知道朱桂的想法,可是他也不便打聽朱桂口中的‘隱秘訊息’,再加上眼下太原的局勢確實越發動盪,要是真的出了什麼事,別人他不知道,但是作為郡守的他,確實要承擔最主要的責任的。

於是廖青海點頭說道:“一切都聽王爺的,下官任憑調遣。”

廖青海自知理虧,本來就是他向代王求助的,如今對方不僅支援了太原府,甚至還要對太原府進行改革。

如果說太原府的其他人都是眼高於頂,對於發展迅猛甚至大有趕超太原之勢的大同府不屑一顧的話,那親自去過大同府的廖青海早就沒有這種念頭了。

要是真能讓太原能有大同府的一半發展水平,以太原的人口優勢,甚至有可能成為北方的第一大城市。

所以廖青海最後還是妥協了,把心中的那些擔憂和不安全都拋之腦後了。

朱桂滿意的點了點頭,有了這位當地郡守的協助,那很多事情就會變得簡單起來,名正言順還是這個時代的主流。

很快,公孫家便送來請柬,宴會定在晚上時分,而且上面還附上了一系列的賓客名單。

其中可不只有趙家和王家,整個太原府有頭有臉的人物包括那些幫派大佬也都在邀請之列。

朱桂看著名單,心中不禁有些感慨,這公孫明就算是拋棄他的本家,他本身也能算得上是個人物,可惜卻在後世的歷史上沒有任何痕跡。

看來普通人想要發跡,才華和機遇都是不能缺少的,而這次,朱桂便成了公孫明前所未有的機遇。

至於他能否抓住,那就要看他的造化了。

朱桂把請帖交給了他身後的張郡守,然後對面前的廖青海吩咐了一番。

廖青海連連點頭後一臉認真的離開了。

而張郡守這才反應過來,原來這一切都在這位小王爺的計劃之中。

而他一直都和朱桂吃住在一起,只不過是隔了一道門而已,沒想到對方還是能在他都沒有發覺的情況下做到這一點,這讓張郡守心中感慨不已,也再次肯定了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