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六章 返回南京
章節報錯
此人的一番話讓其他的蒙古首領都露出了詫異的神色來,不過仔細想想又覺得合情合理。
他們之所以經常劫掠明朝的邊關不就是為了想要獲得過冬的糧食嗎?如果眼前這位明人將領真的能做到他所說的那樣,那他們這些蒙古人為什麼要冒著生命的危險去襲擊明朝邊關呢?
一時間這些蒙古首領都陷入了沉思,不多時又有兩位蒙古首領表達了他們願意和朱桂合作的想法。
一旁的脫古思帖木兒和也速迭兒都已經看呆了,看來他們還是高估了蒙古人不願意妥協的想法。
朱桂笑著看著一旁的脫古思帖木兒以及也速迭兒說道:“如果兩位依舊不願意合作的話,那麼本王也不在意麻煩一點直接和這些部落的首領合作便可,雖然麻煩了一點但本王有的是時間。”
“朕願意合作。”也速迭兒還在思考,但脫古思帖木兒已經率先一步搶先同意了和諸位的合作。
營帳內的其他部落的首領也都爭先恐後的開始和朱桂表達了合作的意願。
也速迭兒看到這一幕心中不由得嘆了口氣,他經營了數十年想要取代脫古思帖木兒都沒有做到,沒想到這位名人小王爺竟然在一夕之間就做到了。
於是他單膝下跪向朱桂說道,“如果王爺不嫌棄的話,如果王爺能做到之前承諾的話的話,那在下願意成為王爺的左膀右臂。”
“好,很好。那本王就當著諸位蒙古首領的面再次重申一下本王的願景,那就是要統一整個草原重現昔日成吉思汗的偉業。”
朱桂說完這次輪到在場的其他蒙古首領驚得目瞪口呆了。
就這樣,朱桂的一次奇襲徹底改變了整個草原的局勢,進而把北元的疆域徹底掌控在了他的手中。
不過即便如此朱桂也依舊沒有放鬆警惕,他讓也速迭兒把營帳內的五萬蒙古騎兵調到了距離此地一百里外的另一處營地中,然後朱桂又透過信鴿向徐膺緒說明了此地的情況,讓他率領一萬騎兵前來此地接應他。
雖然有一半明軍的支援朱桂這一方依舊在兵力上佔據弱勢地位,但以明軍的火器和城防建設,阻擋數位於明軍的蒙古騎兵還是綽綽有餘的。
沒錯,朱桂要在此地建立一座城市,就像在大城府城外那樣,一來可以方便大同商會和蒙古人進行通商,二來也可以預防蒙古人有其他的心思,同時也是打通大明和西域方向上的交通要道。
經此一役,朱桂算是徹底征服了北元,不過雙方的合作關係能進展到什麼地步還要看接下來朱桂能否提供足夠的糧食,取得蒙古人的信任。
而最困難的反倒是朱桂要如何向朱元璋解釋這一切了。
畢竟大明是從元朝手中搶奪的天下,蒙古人和漢人之間的仇恨不可謂不深,而且朱桂也沒有撤銷北元的年號,依舊讓脫古思帖木兒和也速迭兒分別管理整個北元疆域。
他這麼做一來是為了方便管理蒙古人,二來自然是為了‘靖難之役’做鋪墊。
可是他不能對朱元璋這麼解釋啊,雖然這一次朱桂取得了明朝對蒙古人戰爭以來的前所未有的勝利, 但如何讓朱元璋相信他的解釋才是一個關鍵問題。
不過事到如今想那麼多也沒用,朱桂也無法猜測朱元璋的心思,他只知道朱元璋會為了朱允炆登基大衛而掃清一切障礙,而他則不能成為這個障礙。
又過了兩天,徐膺緒帶著一萬騎兵匆匆趕來,當他看到眼前的一幕,眼中激動的神色已經難以掩飾。
“王爺,您真的做到了,您真的是太厲害了,就算是在歷史上這也算是前所未有的勝利啊。”徐膺緒由衷的說道。
朱桂只是點了點頭說道:“好了,剩下的就交給你了,徐將軍需要在這裡固守一段時間,至於如何和蒙古人交涉的問題本王已經寫在這封信中了,剩下的只要等待大同商會運送到這裡的建築材料以及工匠了。”
“是,末將領命。”徐膺緒恭敬的說道,這一刻起他才對眼前這位代王朱桂產生了由衷的欽佩之情。
而朱桂則率領著一千雲州軍連夜向著南京城趕去。
至於這一帶的事情就交給周圍幾個邊關的守將去清理就好了,這個是個肥差他們自然不會有什麼怨言。
這次經過十天的長途跋涉,朱桂等人才終於趕到南京城下。
不過讓他感到驚訝的是朱元璋竟然率領著文武百官親自出城迎接,朱桂趕緊下馬來到朱元璋的鑾駕前說道:“兒臣幸不辱命,已經完成了父皇交代的任務。”
朱元璋看著跪在面前的朱桂,一臉欣慰的點了點頭道:“好,很好,奏摺朕已經看過了,你能立下如此大功,也算是給大明漲了面子,隨朕回宮吧,朕要大宴群臣,為你接風洗塵。”
“是。”朱桂被允許騎馬跟隨朱元璋的鑾駕一起回到了皇宮,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待遇。
在歷史上這個待遇本來是屬於大將軍藍玉的,但此時他只能在文武百官中用怨毒的眼神看著朱桂,彷彿是感應到了對方奪走了本來應該屬於他的榮譽。
朱桂似乎也感應到了藍玉的目光,他回頭對對方微微一笑,用唇語說道:“多謝大將軍成全。”
而藍玉似乎也讀懂了朱桂要表達的意思,氣的差點沒有暈倒在地。
很快他們就回到了皇宮,此時宴會準備的所有菜餚已經安排齊全,音樂和舞女也開始表演起來,一副歌舞昇平的樣子。
席間,朱元璋看著坐在他左手位的朱桂問道:“聽說你抓住了那個叫脫古思帖木兒的後元后主?你把他帶回來了嗎?”
朱桂立刻站起身說道:“回父皇,兒臣把他留在了草原上,讓他繼續統治蒙古人。”
“胡鬧,你這不是放虎歸山嗎?你呀,還是年紀太小不知人心險惡啊,蒙古人是可以輕易相信的嗎?”
朱元璋一副怒其不爭的樣子,一瞬間殿上的所有人都立刻噤聲了,他們知道朱元璋的這個樣子意味著什麼那就是有人要倒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