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手雷(第1/2頁)
章節報錯
見朱元璋陷入沉思,朱桂就知道他已經被自己的說法給打動了。
於是他繼續說道:“父皇如若不信,完全可以在御花園內試種一下這些種子,便可以知道結果了,兒臣完全是為了替父皇排憂解難,並無半分私心。”
一旁的朱允炆也說道:“皇爺爺,無論您以前對皇叔有什麼偏見,但這次皇叔確實是一心為國,如今大明天災四起,正需要皇叔這樣的人才能讓大明渡過難關。”
朱標也說道:“父皇,他們倆都說的沒錯,您不應該揪著過去的事不放,十三皇弟確實是治國之才,不如……”
朱標的話還沒說完,就被朱元璋揮手打斷了,他生怕朱標再次說出讓朱桂來繼任太子的事情。
“行了,這件事算是朕錯怪他了,不過以後要是再離開動工,務必要向朕彙報,不可再發生今日太子醒來五人照顧的事情。”
朱元璋的語氣雖然嚴厲,但話語間已經完全沒有了想腰懲治兩人的意思。
而且他還把那一小袋種子遞給了朱允炆,讓他有時間可以去御花園試種一下。
如果真有朱桂說的那麼厲害,便可以向受災的州郡推廣,然後再在全國範圍內進行推廣。
無論什麼時候,對老百姓最重要的事情都是吃飯。
而只有讓人人有飯吃,國家才能安定,這是朱元璋從自身的上位經驗中得到的最重要的經驗。
而在歷史上,朱元璋也確實是最注重民生的一位開國皇帝。
也許這也是他更看重同樣更重民生的太子朱標,而不是更會打仗的燕王朱棣一樣。
因為大明已經建國二十餘年,接下來更需要的是休養生息,而不是繼續打仗,否則那就是窮兵黷武了。
朱元璋又和朱標聊了一會後才終於離開。
這讓朱桂心頭的壓力消失大半,不由得鬆了一口氣。
而此時朱標已經又睡過去了。
朱允炆幫朱標蓋好被子,憂心忡忡的說道:“父親最近醒來的時間越來越短了,我真擔心……”
“皇侄不用過分在意,正所謂富貴有命,生死在天,這都是強求不得的,你更應該繼承太子的遺志,將來做一位好皇帝。”
朱桂勸慰道。
實際上歷史上的建文帝在改革方面確實做了一些惠民之事的。
只不過是因為削藩政策太過激進引起了燕王朱棣的強勢反彈。
不然也許朱允炆也會創造出一個屬於他的盛世也說不定。
這也能從側面說明,朱允炆確實是一個不錯的皇帝人選,只不過他遇到了手段更加高明且強硬的朱棣而已。
朱桂陪著朱允炆又聊了一會,然後便離開了皇宮。
今天他雖然沒有找到寶船的設計圖紙,但也不能說毫無收穫。
起碼向朱元璋成功的推薦了幾種高產抗災的穀物,只要推廣開來,大明百姓的抗天災能力也會穩步提升。
而這就是朱桂的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環。
無論他要透過什麼方式讓大明的威名遠播四海,一個強大的帝大明國都是必須的。
朱桂抱著抱著這樣的想法坐在馬車上向代王府而去。
他想著今天剩下的時間可以好好陪陪徐妙清了,這段時間太多,兩人獨處的時間比在雲州的時候少了很多。
正想著,突然‘砰’的一聲,接著馬車突然停了下來。
朱桂馬上就聽出了這熟悉的聲音是槍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