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桂點了點頭,然後說道:“這位是大同府的張郡守,這位是朝廷的賑災御史張御史,這位呢,是本王的四哥,也就是燕王,想必各位都不陌生吧?”

朱桂的一番話說完,站在對面的幾個蒙古人齊齊向後退了一步,臉色更是惶恐萬分。

“燕、燕王?他怎麼會在這裡?”

“代王殿下,我們是來做生意的,這是和平協議系的一部分,你不會反悔吧?”

眼見對面的蒙古人是在懷疑朱桂這次設下了圈套,朱棣馬上站起身說道:“各位不要誤會,本王不過是路過此地,不日就會離開,這次也不過是因為感興趣才過來看看。”

可是他的這番話顯然並沒有讓蒙古人放下警惕。

他們雖然是緊鄰大同府,但是對於燕京那一帶的事情也時常聽說。

在草原上,要說哪裡的蒙古人混的最慘,那就要數燕京附近了。

要不是明人對草原的土地不感興趣,恐怕燕京早就打通了半個北方。

也正因如此,蒙古人對朱棣的名字敬若神明,只不過這個神是殺神。

朱桂見狀,只得說道:“放心吧,燕王帶來的一萬騎兵已經被安置在大同府的另一側了。”

他的這句話讓剛剛要坐下來的蒙古人又齊刷刷的站了起來。

什麼?還有一萬騎兵?

燕王朱棣看了朱桂一眼,不知道這小子又要搞什麼名堂。

他在打仗方面確實是一把好手,但要是論做生意和談判方面,卻是拍馬也趕不上來自現代的朱桂的。

這就是先聲奪人,藉由朱棣的威名給對方一個強大的心理壓力,這樣接下來的事情就可以佔據主動。

果不其然,接下來的一番寒暄中,這些蒙古人都顯得心不在焉的,草草的就在相關文書上籤下了名字。

而這些本來朱桂是還要和對方經過一番討價還價的。

於是蒙古人這次帶來的兩萬多隻牛羊就被朱桂以極低的價格給換走了。

一同而來的大同商會代表看的眼睛都直了。

這些牛羊要是賣到其他省,可以得到十倍以上的暴利啊,這位代王大人真是一個做生意的好手。

朱棣等人自然也看出了這一點,但他們作為自己人自然是不會拆穿朱桂的。

其實蒙古人也知道自己的報價有些低,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這麼多的牛羊,到了冬天不知道能活下來多少。

而他們現在連人都顧不上了,更不要說這些牲畜了。

更不要說這哈是第一次和明人互市,他們還想著能給對方一個好印象,這樣以後他們才可以繼續和對方做生意,生活也不用那麼困難了。

得到命令的商會代表馬上回城去準備糧食等物資了。

而其中兩個蒙古部落首領也一併離開,看來是要去交易那些牛羊了。

這麼大的一次貿易,沒想到這麼快就完成了。

朱棣看的有點興趣索然,不過也在考慮這件事能否推廣到燕京。

不過思前想後他還是覺得不太可能。

大同府的特殊性在於朱桂根本不在乎朝廷的對外政策,甚至敢去觸碰鹽稅和其他稅收,這是朱棣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

再加上朱桂統合了大同府的工商業,打擊了地主官紳,這樣和蒙古人貿易也沒有什麼阻力。

可燕京就不同了,朱棣每次和蒙古人開戰都是靠燕京的鄉紳豪族捐款,這要是和蒙古人貿易,他恐怕以後就難以籌集軍費了。

做完了交易,燕王、張茂和孫御史都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