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朱棣第一次到大同府。

雖然同屬九邊重鎮,但是大同府的情況顯然要比燕京差了許多。

要不是因為朱桂手裡掌握的秘密,恐怕朱棣都不會來的。

可是當他問及製鹽的秘密時,朱桂只是一笑帶過。

開玩笑,他怎麼能可能把自己發財的關鍵告訴別人呢?

就算是代王也不行。

就算是現在製鹽已經在朱桂的所有收入中只佔不到三成的比例了,但他也沒打算給自己培養一個競爭對手。

當然,更關鍵的是,他的精鹽都是從系統商店裡兌換的,他就算是告訴了朱棣,對方也未必會相信。

只不過這次親自率兵前來,無論是否幫到朱桂,這都是一個人情。

如果這次朱桂不放點血,那他下次再想向對方求援,對方都不會再出手了。

而且不要忘了朱棣可是幾年後靖難之役的主角,更是後世的永樂大帝。

所以從現在交好對方也在朱桂的考慮在內。

於是等晚宴散去,在徐妙清有些幽怨的目光中,朱桂還是硬著頭皮去見了朱棣。

朱棣似乎對此早有準備,甚至已經備好了茶水。

“十三弟啊,大同府的情況為兄已經瞭解的差不多了,說實話,你做的這一切都讓為兄非常的驚訝,甚至是汗顏,因為有些事是為兄也做不到的。”

朱棣頗為感慨的說道。

“四哥言重了,朝廷上下,有誰不知燕王的雄才大略,堅守大半個北方,打的蒙古人不敢輕易犯邊?和四哥相比,小弟做的這些實在是上不了檯面。”

朱桂趕緊說道。

兩人互相吹捧了一番,然後喝了一杯茶之後,終於步入了正題。

“現在可以和為兄說說,你到底是怎麼解決了那些蒙古人的嗎?”

朱棣正色道。

朱桂撓了撓頭說道:“其實吧,這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其實我就是如此這般……”

朱桂簡單的把他築城、分兵、偷襲金帳等事說了一遍。

至於蒙古人的這個反應,確實也出乎他的預料。

本來朱桂確實是指望燕王帶兵救場,沒想到蒙古人率先提出了‘和平協議’。

朱棣聽的是連連點頭。

不過當他聽到朱桂和蒙古人達成的‘和平協議’後,眉頭卻皺了起來。

“為兄覺得,這只是蒙古人的緩兵之計,如果給他們時間恢復,假以時日,他們必定捲土重來,而且草原這種地方,他們遊牧民族可以居住,但我們漢人卻很難開墾。”

朱棣說道。

朱桂點了點頭道:“四哥說的不錯,所以小弟打算透過貿易徹底讓蒙古人離不開我們。”

“貿易?你是指……”

朱棣沒有明說,但是從朱桂的言語中,他還是可以推斷出朱桂的打算。

那自然是急人所需,也就是遊牧民族最缺的鹽和鐵器。

可是這兩樣東西是大明嚴禁對蒙古人出口的東西,一旦被朝廷發現,恐怕朱桂的藩王之位不保。

朱桂笑了笑說道:“四哥,小弟給你看樣東西。”

朱桂從旁邊的書架上拿出一張捲起來的羊皮紙,然後鋪在了桌面上。

這是他繪製的世界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