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時之間,代王府門前人頭攢動,這次不是鹽販子,不是百姓,而是最先收到訊息的大同府內的官員、鄉紳豪強以及商人。

他們都是來向代王賀喜的,不管這位小王爺以前在南京方面的名聲如何,可他現在確實是擊退了蒙古人,而且還斬殺了一千多騎(誤傳),保護了大同府的安全。

這可是數年來都沒有的捷報啊,這也讓他們這些大同府本地人感覺到臉上有光。

當然更關鍵的是,他們的安全也算是有了保障。

不過這次朱桂卻沒有急著出來見客。

他讓王管家在代王府前的空地上支起了一個大帳,然後辦起了流水席,大宴全城百姓。

至於那些有頭有臉的人物,則被安排在了城主府內,也算是給了這些人一些面子。

而朱桂本人則多在書房裡在苦思冥想怎麼樣寫奏摺。

這次對蒙古人的作戰大捷來的很關鍵,他在考慮要怎麼寫才能把組建親衛的權利弄到手。

不過考慮到之前兩次的事情可能讓老頭子已經對他心生反感,所以他還不能獅子大開口。

要是偷雞不成蝕把米那可就壞了。

思前想後,朱桂還是壓制住了想要邀功的想法。

這並不是他想要以退為進,而是把這次的功勞全部給了徐膺緒。

這樣做的目的一方面是讓朱元璋對他有所改觀,反正就算是直接邀功,也只會讓朱元璋更會覺得他在這件事中的作用不大。

另一方面,他也想交好自己的岳父,也就是徐國公徐祖輝。

這樣,以後就算是他在其他事情上做的有些過火,他的這位岳父也會在朱元璋面前為他說幾句好話。

至於組建親衛的權利,還是等一年後交付稅收的時候再提出來吧。

反正經過這一戰,蒙古人受到了挫折,短時間內應該不會有什麼動作了。

在朱桂苦思冥想奏摺問題的時候,徐膺緒和大同府郡守張茂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徐膺緒從朱桂那裡對這件事的前因後果更加了解,他寫下奏摺之後,又把這件事原原本本的寫了一封書信打算交給自己的父親。

他想讓作為徐國公的父親也能對朱桂改變一些態度,這樣也算是對自己的妹妹有一些交代。

而張茂則不同了。

他在怎麼想著能在這件事中給自己攬一些功勞。

如果要是原本的衛所統領陳將軍還在這裡,那他一定會加上自己指揮有序,排程有方。

可是這次戰鬥,一位是代王,一位是徐國公的二公子,他是一位也得罪不起。

所以最後只能給自己加上一句‘全力配合’,希望上面能給他的一個辛苦的功勞。

就這樣,三封奏摺在一週之後幾乎同一時間到了太子朱標的手中。

朱標早就從錦衣衛那邊得到了一些模糊的訊息。

在看到奏摺以後,心中也是非常驚訝。

尤其是朱桂的奏摺,他竟然在奏摺中沒有為自己請功。

在朱標看來,他這位皇弟在這段時間內確實是長大了,也不枉他對他的袒護了。

這次他直接把這三封奏摺送到了朱元璋面前。

“父皇,大同府傳來大捷,十三皇弟擊殺了襲擾大同府的三百餘騎騎兵。”

“哦?竟有此事?不會是訛傳吧?”